从专利包授权来看国内专利代理行业的现状
从专利包授权来看国内专利代理行业的现状
近期我被同行频频骚扰,一些同行打电话过来希望我们将案件转包给他,尤其是发明专利,可以做包授权承诺,可以通过预审或优先审查加快流程。
专利包授权是一种风险代理的模式,也是我们只重视专利的证书价值而不重视专利保护价值的体现,再直白一点儿,在社会上证书价值可以高效转化为权利人的直接利益。
为什么知识产权开展了多年的蓝天行动、打击非正常专利申请行动、推动行业廉洁自律行动。。。。。。。等等,专利代理行业的乱象也只是从表象转到了深层。例如,几年前,批量制造垃圾专利是由一些刚毕业的学生照猫画虎随便写,如今,是一些专业人士写着基因、算法等高技术含量的垃圾,乱相从表层转到了地下,我不禁要问,根源在哪里?
我觉得附加在专利证书上的其它价值不减掉,评奖、申报项目、申报职称、上市融资等等还是和专利证书强相关,如今的乱象难以从根本上改变。
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落实的时候得多考虑实际情况,得充分考虑到人性的恶。例如,通过专利资助来促进大家创新并保护创新,但资助之下,会有一部分人将之转化为牟利的工具。再例如,政府发布一些前瞻性的专利导航、预警项目,但付钱的是政府、验收的是政府组织的专家,但真正需求的是企业,那结果会是什么呢?我想结果多是为了做而做,为了结论而去找数据。要让真正的需求方来提需求、付钱和验收,否则就是花集体的钱,谁也不心疼。
我相信有一定判断力的人是知道专利包授权的本质是不好的,一家专利代理服务机构发明专利授权率100%是有问题的,但当我只是要个证书价值的时候,自然是谁的价格更低廉、谁让我更省心(技术方案都不需要提供)我就会选择谁了。
社会需要什么,我们就会去做什么,社会在什么方向上能让我们获利大化,我们就去做什么。只是,当下我们社会需要的本质是什么?我们需要的是专利证书么?是专利申请量么?是按一定标准条件评选出来的高价值专利么?我认为不是,我们需要的是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有创新活力的土壤,有保护创新的法制环境。
就像专利的价值,能打对手,能打赢对手,能给对手带来威慑力的专利才是高价值的专利。
专利的价值是打出来的,而不是评出来的。
专利的法律稳定性是经历过多次无效洗礼出来的,而不是靠着所谓专家出具的评估报告评出来的。
如果我们陷入只在自己设定的规则下竞争,只以自己设定的规则评价好坏,那么规则就会大过本质,制定规则的权力就会凌驾真实,掌握权力的团体必然走向崩塌。
文源:萧星谈创新
作者:史亮亮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错误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