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9)》 公开出版发行

· 中国专利新闻

近日,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组织编写的《国

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9)》正式公开出版发行。《国

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是科技部自

2013 年建立国家创新调查制度的工作内容之一,今年是系列评

价报告的第七期。

《报告》主要基于“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展

开,该指标体系由“创新资源集聚、创新创业环境、创新活动绩

效、创新的国际化和创新驱动发展”5 大方面的 25 个二级指标构

成。《报告》以总指数形式呈现国家高新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发

展水平;分项指数主要根据二级指标分别在 5 大方面揭示国家高

新区的创新能力建设和创新发展绩效,分指数和二级指标本身也

是对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现状的动态监测。

《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 2019》评价的对象范围涵

盖至 2018 年底的全部 169 家国家高新区,评价所涉及的数据均

来源于经国家统计局批准、火炬中心组织实施的国家高新区年度

统计调查(此报告**数据为 2018 年度数据)。

以下是《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9)》的主要观

点内容。

一、2018 年国家高新区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主要经济指

标全面增长,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和作用愈发突出。

2

1.2018 年全国共有 169 家国家高新区,国家高新区园区生

产总值(GDP)加总达到 11.1 万亿元,同比增长 10.5%,比全国

GDP 增速(6.6%)高出 3.9 个百分点;GDP 总额相当于全国 GDP

(90.0 万亿元)的 12.3%

1,较上年提升 0.5 个百分点。

2.2018 年,国家高新区内火炬入统企业 12.0 万家,同比增

长 11.2%;入统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 48759.5 亿元,占全国全部

工业增加值(305160 亿元)的比重为 16.0%,较上年提高 1.4 个

百分点。

3.2018 年 , 国 家 高 新 区 火 炬 入 统 企 业 实 现 营 业 收 入

346213.9 亿元、净利润 23918.1 亿元、上缴税额 18650.5 亿元、

出口总额 37263.8 亿元,营业收入、净利润、上缴税额和出口总

额同比增长率分别为 9.4%、8.2%、4.9%、8.1%。

二、2018 年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全面提升,创

新能力总指数加速增长,增幅和增速均创历史新高。

1.2018 年,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总指数达到 282.6 点,总

指数增速 20.9%,较 2017 年提高 3.5 个百分点,是 2011 年以来

的历史**增速。自设定指数基期以来(2010 年为 100 点),

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总指数八年内增长了 182.6 点,年均增长

22.8 点。高新区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创新步伐不断加快,高新

区整体迈上了“以创新为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1 如果按国家统计局修订后的 GDP(919281 亿元)计算,高新区 GDP 总额占比为 12.0%,较上年提升 0.2 个

百分点。

3

2.2018 年,构成创新能力的五个分指数均实现了增长,说

明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在全面提升。其中:创新资源集聚

指数为 229.6 点,增长 9.1 点;创新创业环境指数为 596.6 点,

增长 174.1 点;创新活动绩效指数为 161.7 点,增长 11.9 点;

创新的国际化指数为 424.0 点,增长 82.1 点;创新驱动发展指

数为 138.4 点,增长 4.0 点。

三、伴随着国家高新区创新环境的持续建设和改善,国家高

新区已成为集聚创新资源和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主平台。

4

1.在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指数五大构成要素中,2018 年创

新创业环境指数无论是**值还是增长幅度均**,说明高新区

创新环境建设和改善的成效尤为明显。并且连续八年来,高新区

创新创业环境指数的增长趋势最显著,指数曲线呈“J”型增长态

势,2018 年对总指数增长贡献率 71.3%,远超其他四个分指数。

2.创新环境建设步伐的加快带来了高新区创新资源的优势

聚集和创新创业平台的蓬勃发展。2018 年高新区集聚了全国 70%

以上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

尤其新型研发机构迅速发展,2018 年国家高新区拥有省级及以

上新型产业技术研发机构 642 家,同比增长 55.3%;高新区的创

新创业孵化载体和空间建设稳步推进,2018 年拥有***科技

企业孵化器 544 家、科技部备案的众创空间 906 家,同比分别增

长 3.5%和 3.1%。

3.创新环境的持续改善助推了高新区的创新创业活力。2018

年高新区当年新注册企业数 46.9 万家,同比增长 15.1%,平均

每天新注册企业 1286 家;2018 年高新区在孵企业数突破 10 万

家,同比增长 10.6%,平均每家高新区拥有在孵企业 632 家;并

且创新创业质量明显提高,新注册企业中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型

企业增长最快,同比增长 22.4%,占新注册企业数的比例达

34.8%;与之相应,2018 年高新区风险投资显著增长,总投资额

达到 1157.2 亿元,为 2017 年的近 3 倍。

四、伴随着不断加大的创新投入、创新要素聚集和创新主体

培育,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引擎和主力

军。

5

1.企业 R&D 投入规模和强度进一步加大。2018 年,国家高

新区的企业 R&D 人员全时当量达到 177.2 万人年,占全国全部

R&D 人员全时当量(438.1 万人年)的 40.4%;企业 R&D 经费内

部支出达 7455.7 亿元,占全国企业 R&D 经费支出(15233.7 亿

元)的 48.9%;高新区企业 R&D 经费内部支出与园区生产总值

(GDP)比例为 6.7%,是全国 R&D 经费支出与 GDP 比例(2.2%)

的 3.0 倍。

2.专利数量大幅增长,专利质量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8

年,国家高新区企业申请、授权、拥有发明专利数分别达到 36.2

万件、14.3 万件、73.1 万件,增速均在 20%以上;其中,高新

区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数占全国境内外有效发明专利量

(236.6 万件)的 30.9%。并且,高新区企业的发明专利授权占

总专利授权的比重达到 35.4%,是全国(17.7%)的 2 倍。

3.高新技术企业队伍不断壮大。2018 年,国家高新区拥有

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 67213 家,约占全国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总

数的 37%;在高新区内部,2018 年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数占入

统企业总数的比例由 50.0%提升至 56.0%,高新技术企业占据了

高新区入统企业的半壁江山。

4.企业技术交易日益活跃。2018 年,国家高新区企业认定

登记的技术合同为 19.8 万项,占全国全年登记技术合同总数

(36.8 万项)的 53.9%;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成交金额为 4769.4

亿元,占全国全年签订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3424 亿元)的 35.5%。

五、历经持之以恒的发展高技术产业,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

我国产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

6

1.产业结构在持续优化。2018 年,国家高新区中属于高技

术产业的企业达 59956 家,占高新区入统企业总数的 49.9%,较

上年提高 1.5 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为 28900.2 亿元,占

高新区整体产业增加值的 39.7%,较上年提高 1.6 个百分点。

2.高技术服务业发展迅速。2018 年国家高新区高技术服务

业企业共计 44457 家,同比增长 19.3%,高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

数增速为 11.4%,高技术服务业的企业和从业人员规模的增速均

是高技术制造业的近 3 倍。

3.国家高新区是我国走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产业效

率和效益优势突出。2018 年高新区企业劳动生产率为 34.8 万元

/人,是全国全员劳动生产率(10.7 万元/人)的 3.3 倍;企业

利润率为 6.9%,比全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

润率高出 0.4 个百分点。

六、面向更高层次的开放,国家高新区的创新国际化再度加

速,正成为我国全面参与全球创新竞争的主阵地。

1.2018 年国家高新区创新的国际化指数再创新高(424.0

点),增长曲线自 2016 年开始连续 3 年快速拉升,说明国家高

新区已经迈向更高层次开放的新阶段。

2.创新的国家竞争步伐明显加快。国家高新区的创新竞争力

在明显增强。2018 年,国家高新区出口总额达 37263.8 亿元,

增长率为 8.1%。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为 21889.8 亿元,

占全国的比重达 44.3%;2018 年高新区企业所拥有的境外专利和

境外注册商标数分别达到10.1万件和8.9万项,分别增长133.1%

7

和 45.8%。当年申请的 PCT 国际专利受理量达到 2.3 万件,同比

增长 51.7%,占我国 PCT 专利申请受理量的比重超过 40%。

3.整合全球资源的能力更加显著。国家高新区现已成为我国

整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的高地。2018 年,高新区企业当年实际

利用外资金额达到 3362.6 亿元,占全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金额(8856 亿元)的比重达到 38.0%。其中,当年企业海外上市

融资达到 898.8 亿元,同比增长 74.4%;2018 年高新区内资控股

企业设立海外研发机构数量达到 947 家,同比 23.3%;企业当年

委托境外研发支出达到 104.6 亿元,同比增长 6.8%;企业拥有

外籍常驻人员 7.3 万人,海外留学归国人员达到 16.3 万人,同

比增长 20.9%。

七、国家高新区体现了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

1.生态环境持续优化。2018 年,国家高新区工业企业万元

增加值平均综合能源消费量为 0.488 吨标准煤,明显低于全国万

元国内生产总值的单位能耗(0.515 吨标准煤/万元)

2。根据 2018

年对国家高新区进行的问卷调查,在 152 家有效样本中有 123 家

高新区出台了相关的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政策,样本高新区平均

绿化覆盖率达到 40%。

2.劳动者薪酬水平持续提升。2018 年,国家高新区企业从

业人员平均薪酬为 13.7 万元/年,同比增长 12.0%,是全国城镇

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66018 元/年)的 2.1 倍;近 8 年来,

2此处,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数值由“我国全年能源消费总量”与“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相除计算而来,

计算结果仅用于与国家高新区的对比;2018 年我国全年能源消费总量 46.4 亿吨标准煤,全年国内生产总值 900309

亿元。

8

高新区企业单位增加值中劳动者报酬占比也一路攀升,2018 年

达到 39.3%。

八、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的“头部园区”作用明显,但仍然

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

1.从不同类型园区

3来看,建设世界**高科技园区的 10 家

“头部园区”的主导作用明显。2018 年,10 家建设世界**高科

技园区的生产总值占到了全部国家高新区的 36.3%;18 家创新型

科技园区占 16.3%;28 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占 17.2%;113 家其他

园区占 30.2%。世界**高科技园区整体研发投入强度为 12.8%,

高出国家高新区整体均值(6.8%)6 个百分点。

2.从国家高新区的区域属地

4来看,东部地区高新区群体发

展优势突出。2018 年东部地区有国家高新区 70 家,东北地区有

16 家,中部地区有 44 家,西部地区有 39 家。东部地区集聚了

国家高新区整体 62.3%的研发人员、56.1%的研发机构和 65.5%

的当年认定高新技术企业。

九、国家高新区产业整体的转型升级有待加强,产业总体的

高质量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1.2018 年,国家高新区整体工业增加值率仅为 21.9%,人均

工业增加值仅为 34.8 万元。工业增加值率和人均工业增加值相

比发达国家均差距甚远。

2.尽管国家高新区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高技术服务业也在

3 科技部火炬中心加强对不同园区分类指导,主要包含世界**高科技园区(10 家)、创新型科技园区(18

家)、创新型特色园区(29 家)和其他园区。

4 区域划分: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9

加快发展,但差距仍然巨大。2018 年国家高新区高技术服务业

营业收入占企业营业收入的比例仅为 13.1%,高技术服务业增加

值占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仅为 13.3%。而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与高

技术服务业相对应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已经占 GDP 的 50%以上。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差距也部分反映了当前我国国家高新区与

发达国家在创新能力方面的差距。

十、国家高新区需进一步提升创新发展水平,率先和全面推

进园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面向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国家高新区要加快构建以技术科

学为重点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打造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

产业发展体系、加快塑造以培育新动能为导向的高端创新创业生

态,加快建设面向全球开放的创新和商贸合作体系,并进一步优

化城市环境和完善开放背景下的园区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