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易踩“雷区”
2021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易踩“雷区”
在高企申报过程中,有很多企业明明研发创新能力不错,申报材料也按要求的内容都准备了,可*后还是会申报失败......今日转发整理了在历年高企申报过程中,导致认定失败的常见原因,帮助企业规避一些申报“雷区”,提前做好高企认定的准备工作。
国高认定易踩雷区
一
知识产权
1、企业申报的知识产权类型、获取时间不符合高企认定的要求。
2、未获得有效的授权知识产权,当前仍处于受理中。
3、知识产权与主营业务产品的关联性低。
4、转让的专利无原专利证书复印件或国家知识产权局出具的所有权转让证明,无法判断原专利获取时间和所有权人。
二
研发费用方面
1、研发费用归集不规范,不能准确区分研发和生产支出。
2、费用科目归集错误,部分费用扣除后占比不够。
3、集中补充申报,原研发费用不达标,补充调整研发费用。
4、财务核算不规范,不能准确区分研发和生产支出。
5、研发费用部分年度没有或很少,集中在某一年度发生,引起质疑。
三
高新技术产品收入方面
1、高新技术产品收入核算不清,归集不规范。如总收入核算不准确,投资收益或营业外收入未计入总收入。
2、高新技术产品不属于订立的高新技术领域目录范围。
四
科技成果转化方面
1、无科技成果转化汇总表,无法判断成果项数。
2、科技成果转化附件材料混乱、装订无序,与成果转化汇总表中所列不一致。
3、科技成果转化证明材料单一,仅有转化效果证明材料,如销售合同、发票、样品图片等,无科技成果技术证明材料。
五
科技人员方面
1、科技人员材料简单,格式不规范,不符合要求,如无花名册、名册中无法判断是否为科技人员。
2、人员数据申请书和附件材料不一致。
3、花名册中科技人员占比不达标。
六
财务数据方面
1、财务会计报告不完整,仅提供正文和会计报表,无附注。
2、会计报表中各年度数据不一致,且无差异情况说明。如2018年报表中上年数据与2017年报表中期末数据不一致。
3、会计报表附注披露的管理费科目明细中无研发费用数据,或披露的研发费用数据与专项审计报告中研发费用数据不一致,差异较大。
4、含子公司的企业会计报表为公司合并报表,含子公司数据。
七
专项审计报告方面
1、专项审计报告不完整,无编制说明。
2、专项审计报告所附表格不规范,未按规定的样式列示。如未分年度、分项目列示、所附表格单位为元,按要求应为万元,保留两位小数。
3、专项审计报告中计算研发费占比,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占比时,销售收入、总收入口径错误,销售收入应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之和,总收入是收入总额减去不征税收入。
4、专项审计报告中研发项目支出与申报材料中所附研发费辅助明细账不一致。
5、财务报表数据、税务系统中报税数据、专项审计报告数据,三者不一致,差异较大。-End-以上内容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