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专利太实用数量继续大增
实用新型专利太实用数量继续大增
近笔者看了下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2021年实用新型授权量达到3119990件,突破三百万件,2022年1月份的授权量达到创纪录的303431件,增长70.9%。在国家减少和取消补贴、打击非正常申请的背景下,发明数量时而波动,但实用新型的数量却继续直线增长。
在以前,实用新型一直处在专利鄙视链的末端,一提到实用新型,很多企业都嗤之以鼻,各国在比较专利数量,也都排除了实用新型,单独比较发明。在科创板上市的时候,证明科创属性也主要用发明专利。在企业的各种评奖和宣传中,一般也只有发明专利的份。按理说,没有补贴,也不能当成各种荣誉,实用新型的数量应该大幅度降低才是,怎么反而数量继续暴涨呢?
这主要原因还是要归功于实用新型的魅力。
实用新型授权快,一般8到12个月就能授权,而发明专利除了预审通道等特殊情况外,一般也要两三年。笔者发现现在很多国外专利进入中国的时候也选择同时申请实用新型,对于热销产品,时间实在太重要了,不少产品,专利未授权,已经有大量的模仿者。这时候有个实用新型专利可用,对于市场竞争至关重要。
其次,实用新型的创造性要求低,授权容易无效难。这个道理我们以前经常讨论。实用新型不但在申请的时候无须实质审查,由于创造性要求低,在无效的时候,请求人就需要出动更强的对比文件。虽然整体上,实用新型的无效几率更高,但那是没有实质审查的原因导致的。同样的技术方案,申请为实用新型肯定比申请为发明更难无效。
第三,发明专利审查重严,很多企业申请实用新型避险。在国家提高专利质量、从严审查的战略下,很多企业选择申请更多的实用新型。大家实践中可能都有体会,现在中国的专利审查越来越严格了,许多专利在美国授权、甚至欧洲授权,但是卡在国知局了。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方案,授权与否对企业比较重要,这时候申请实用新型是个比较好的选择。在发明提案的授权前景不到50%的时候,这个方案是放弃还是继续申请?如果只有发明的情况下,企业或许需要犹豫,要不要花费这个成本,但是有实用新型的这个选项的情况下,企业将很多本打算放弃的提案申请为实用新型。
第四,实用新型的申请成本远低于发明。实用新型一般不需要答复,技术方案只涉及形状与结构,篇幅通常不会太长。这样代理人容易上手,这就导致撰写的代理人数量大。比如软件、电子类的申请,特别是技术难度高的方案,可选择的代理人相对少。实践中,实用新型的报价很多只有发明的60%甚至不到一半。
如果仔细思考下,实用新型授权快、无效难,维权的效果与发明也没有实质差别,虽然需要出具评价报告,但是一旦评价报告比较正面,反而让申请人更有信心。实用新型大的缺点就是保护期限短,只有10年,但是大部分发明的维持期限都不到10年,而且发明审查也会耽误几年时间。这样算下来,保护期限一般也够用了。
所以,只要国家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就越意识到实用新型的实用,官方越提高审查质量,企业就越会选择申请实用新型避险,即使对实用新型引入明显的创造性审查,只要创造性要求比发明低,维权的难度和效果不比发明专利差,依然挡不住企业申请实用新型的热情。实用新型某种程度上是知识产权制度的一种福利。
原创 佑斌 佑斌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错误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