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从 “被驳回” 到 “快速授权” 4 个技巧
发明专利从 “被驳回” 到 “快速授权” 4 个技巧
一、技术交底书别偷懒,创新点得 “说透”
一次栽就栽在交底书 —— 就写了 “智能设备能处理办公数据”,关键的 “数据怎么传、模块怎么协作” 全没提,代理人根本没法提炼亮点,审查员自然看不懂。
写交底书其实就 3 个要点,别嫌麻烦:
先讲 “现有技术有多坑”:比如说 “现在的办公设备要么只能传文件,要么处理速度慢,100 页文档要等 5 分钟”,把现有技术的痛点摆出来,后面的创新才站得住脚。
技术方案要 “能照着做”:
产品发明就写清 “零件怎么连、怎么工作”,比如 “设备里有两个模块,A 模块负责采集数据,通过 USB3.0 接口传给 B 模块,B 模块用 XX 算法处理,10 秒就能出结果”;方法发明就写步骤,一步都别漏。效果要 “拿数据说话”:别只说 “效率高”,要写 “比现有设备快 30%,100 页文档处理时间从 5 分钟缩到 3 分半,测试了 10 次都稳定”,审查员一看就认。
二、跟代理人别 “甩手掌柜”,得 “一起使劲”
一次找代理,就交了交底书没再管,结果代理人写的权利要求书 “保护范围太宽”,被审查员驳回。第二次他学乖了,跟代理人绑在一起干。
配合代理人记住 3 件事:
先花 1 小时 “讲透技术”:
别只发文档,找个时间跟代理人聊透,比如跟代理人开了视频会,拿着草稿画模块关系,连 “算法里的小漏洞怎么解决的” 都讲了,代理人一下子就懂了。代理人问啥别拖延:代理人后来问 “算法的具体参数”,他当天就整理了测试记录发过去,没让代理人等。要是拖着不回,代理人只能瞎写,很容易出错。关键环节要 “盯紧”:写权利要求书时,主动跟代理人讨论 “保护范围定多大”,定了 “核心算法全保护,次要功能留余地”,既没太宽也没太窄。
三、专利别只申 “一个”,得 “织张网”
一次就申了个核心专利,结果保护范围太单一被驳回。后来他学了布局,围绕核心技术多申了几个,反而更稳。
简单说 3 个布局思路,小白也能懂:
核心之外加 “外围”:比如核心是数据处理算法,又申了 “设备外观”“操作软件界面”“跟打印机的连接方式” 三个专利,别人想抄也没那么容易。
要卖去哪就 “申去哪”:
计划把设备卖到欧洲,就提前在欧盟申了专利,不然等产品过去,技术早被抄了。
技术升级就 “补申”:
后来设备加了 “语音控制” 功能,马上补了个新专利,持续把保护做全。
四、善用 “快速审查”,别傻等
第二次申请时,发现自己的技术属于 “新一代信息技术”,能走优先审查,提交申请后 1 个月就收到审查意见,比一次快了 3 个月。
两种快速通道记好:
优先审查:只要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这些国支持的领域,或者你已经准备生产了,就能申请,提交个请求书和证明材料就行。
专利预审:先在当地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备案,预审过了再提交,审查也会快很多,不过主要针对企业。
附:发明专利撰写 checklist(直接抄)
发明名称:不超 25 字,别带 “好用”“智能款” 这些废话,比如 “一种快速处理办公数据的智能设备”。技术领域:别写 “办公领域”,要具体,比如 “本发明涉及办公数据处理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说清现有技术的问题,引用 1-2 个相关专利,比如 “公开号 CNXXXX 的专利设备,处理速度慢,无法适配多格式文档”。
发明内容:
目的:别写方案,只写 “解决现有设备处理慢、适配差的问题”。
方案:写清技术细节,别漏关键步骤 / 结构。效果:用数据说话,别瞎吹。
具体实施方式:写一个能落地的例子,比如 “用 XX 型号的芯片,参数设为 XX,处理 100 页 PDF 文档耗时 3 分 20 秒”。
附图:别只贴照片,画 “结构示意图”,标上 “1 - 模块 A,2 - 模块 B”,再说明每个部分干啥。权利要求书:独立权利要求写 “核心的技术”,别加次要功能。别用 “大约”“较好” 这些模糊词。每个权利要求末尾加句号。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错误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