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的税务稽查与风险
高新技术企业的税务稽查与风险
一、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成本高高企申报的成本不仅仅是财务的直接支出,更潜藏着更大的隐性风险。
1、显性成本:主要包括中介机构服务费、专项审计报告费、知识产权申请或转让费等,这是必要的投入。
2、隐形风险成本:过度依赖中介,很多企业为了确保通过,全权委托中介机构进行“包装”,如果企业自身对高新企业认定理解不深,完全靠包装,就可能到材料与企业实际情况脱节。
不良中介会建议企业进行数据调整,甚至虚构研发活动,编写材料申请只是产权,这种篡改数据,编造材料的方式,会为后续税务稽查埋下高危险的伏笔。这些编造的材料,与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不服,“说的”和“做的”完全驴头不对马嘴,一旦税务稽查,漏洞百出。
二、认定通过率下降今年来各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趋严,通过率低,主要源于:监管趋严,监管日益成熟,对材料的真实性、逻辑性审查更加细致。专家评审细致化,评审专家经验越来越丰富。“伪高新“、”假高新”经不住主管部门的符合工作。通过率的下降,后续监管力度增强,使很多“伪高新”企业被收回了证书。导致很多企业放弃申报。
三、税务稽查风险
1、费用归集范围不准确,将非研发人员的薪酬、非研发活动的材料费用、普通办公折旧等计入研发费用。证据链不完整,缺乏支撑研发费用的原始凭证,费用比例不达标。
2、收入归集不准确,将非高新技术产品收入计入高新技术产品收入,技术合同、产品检测报告都没有,商品收入占比不足。
3、人员认定模糊,将非直接从事研发活动的人员以及专门从事其他的管理人员统称为研发科技人员,工时缺失,无法提供科技人员的工时分配记录。
申报高新技术的本质上风险源于“申报导向”而非“管理导向”的错误思路,企业不应将高企认定为一个“一次性“项目,而应将其作为推动企业内部管理的规范化,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契机。
来源:泉水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错误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