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布局如何“搭积木”?

· 专利业务

高价值专利的权要布局层次

高价值专利的权要布局需兼顾三个关键层次:顶层、底层、中层。

顶层,如同为专利筑起的外层坚固堡垒,旨在实现大范围的保护,例如像权利要求1,它以宽泛的定义,将发明创造的核心范畴框定其中,为整个专利布局奠定基础。

底层则聚焦于具体实施方式,比如“齿轮组”“铝合金框架”等,这些是发明创造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实现形式,它们如同建筑的基石,支撑着整个专利技术方案的落地。

而中层,是连接顶层宽泛概念与底层具体实施的桥梁,其关键在于与技术效果挂钩的抽象概念,如“动力传输部件”“轻量化结构体”等。这些抽象概念并非空中楼阁,它们紧密围绕发明创造所产生的技术效果,对底层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上位概括,同时又被顶层的大范围保护所涵盖。

现有权要布局解析

该专利的权利要求1作为基础,定义了一种XX装置,包括A、B和C这三个核心部件。这便是典型的顶层布局,构建了宽泛的保护范围。

随后,权利要求2从属于权利要求1,详细阐述了B的具体结构一,在此基础上,权利要求3进一步描述了B的附加结构,权利要求4则聚焦于B的细部结构。而权利要求5同样从属于权利要求1,给出了B的具体结构二。这些关于B的具体结构描述,属于底层布局,详细说明了部件B在不同实施方式下的具体形态。

对于部件A,权利要求6从属于权利要求1-5任一项,提出了A的具体结构一,权利要求7又对权利要求6中的A的细部结构进行补充。权利要求8、9也分别从属于权利要求1-5任一项,给出了A的具体结构二和结构三。

在部件C方面,权利要求10从属于权利要求1-5任一项,明确了C的具体结构。

整体来看,现有布局在顶层和底层都有较为充分的体现,对装置中的A、B和C三个主要部件的具体结构都进行了布局,权要的整体思路和层次清晰,无疑是一个不错的专利布局示例。它以权利要求1为核心,层层递进,从不同部件的多种结构形式入手,形成了一个较为严密的保护网。

优化建议解读

尽管现有布局表现出色,但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特别是在中层布局的强化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优化。

(一)对权2和权5的结构进行中位上位

在权利要求1和权利要求2、5之间构建一个中位概念是一项极具战略意义的举措。假设权利要求1在面对新创性问题时,若能加入这个中位概念的权利要求,就如同在战斗中增加了一道坚固的防线,可有效对抗新创性问题。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如何准确提取中位概念。

以权利要求2中B为“齿轮组+电机驱动”和权利要求5中B为“液压缸+活塞杆”为例,提取中位概念需要我们深入分析这两种具体结构背后的共性技术特征。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无论是“齿轮组+电机驱动”,还是“液压缸+活塞杆”,它们在装置中所承担的核心功能都是实现动力的传输。

因此,我们可以将二者的共性提炼为“动力传输部件”。这个“动力传输部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层抽象概念,它既涵盖了权利要求2和权利要求5中B的具体结构所具备的核心功能,又比具体结构具有更广泛的涵盖范围。当权利要求1面临新创性挑战时,以“动力传输部件”作为B的特征描述加入新的权利要求,能巧妙地填补中层布局的空缺,扩大保护范围,增强专利的稳定性。

(二)对权6、权8和权9进行类似处理

同理,针对权利要求6、8和9所涉及的A的具体结构,也可以采取类似的优化策略。首先需要对这几个权利要求中关于A的具体结构进行深入剖析,梳理出它们各自的技术构成和功能特点。然后,通过对比分析,挖掘出隐藏在这些具体结构背后的共性技术特征。如同处理B的结构一样,将这些共性特征进行提炼和概括,构建一个中位概念的权利要求。一旦权利要求1在新创性方面遭遇质疑,这个基于中位概念的权利要求便可以作为有力补充,进一步巩固专利的保护范围,提升专利在复杂法律环境中的防御能力。

需要记住的是,中位权要在整个专利布局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专利攻防的“缓冲带”,也是应对审查意见的“救生舱”。当中层布局得到完善,拥有合理且准确的中位权要时,专利在面对外界挑战,如审查员提出的新创性质疑,或是竞争对手的侵权挑战时,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通过灵活运用中位权要,专利申请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保护范围,在维持专利有效性的同时,大程度地保障自身的创新权益。

来源:詹守琴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错误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