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专利局更新“显而易见性”指南
美国专利局更新“显而易见性”指南
2024年2月27日,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局长Kathi Vidal在联邦公报上发布了一份更新的指南:正确确定显而易见性(Updated Guidance for Making a Proper Determination of Obviousness)。
该指南其实为USPTO的专利审查员提供了在审理专利创造性时,对于显而易见性问题必须遵守的法律依据。这涉及到美国专利法103条创造性的条款。
在这份指南中,提供了一个更为广泛的解释,专利从业者可以从诸如:市场力量、设计激励、多项专利的相关教导、在努力领域已知的任何需求或问题,以及具有普通技术人员的背景知识、创造力和常识等角度来考虑问题。
更宽泛的显而易见性的理由,也就意味着专利在审查或是无效审理中,能够被驳回的概率要更大。这一点也被视为时在KSR案之后,美国对于专利创造性标准再次松绑的一次里程碑事件。
其结果就是会出现很多被已不具备创造性(显而易见性)为理由的被驳回或撤销专利的情况。
这将是Vidal在其拜登政府任期后一年中,做出的一次非常重要的改革。
这一改变直接的结果就是,在美国获得专利的难度将增加,另外就是在美国以创造性(显而易见性)为由去无效(IPR)专利变得更容易。
这一标准要比15年前美国高院在KSR案中确定的显而易见性的标准更为宽松。
这也导致该指南遭到了来自专利权人和中小创新者的不满,因为这将导致其专利被无效掉的可能性要显著增加,削弱了专利权人的利益。但是却利好大型科技巨头。
Vidal为何在其任期后期提出这样一个修改,其实非常值得关注。
利好美国的大型科技公司可能只是一方面。另外要知道,当AI逐渐与专利相结合,AI参与的发明创造的可专利性问题正在逐步推进。其中就有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就是与AI相关的发明创造,如何合理的界定现有专利法中规定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这个角色。
其中,关键的还是对于“显而易见性”的争论。
目前来看,如果此次修改的背后也有AI因素的话,那么也就意味着,美国依然是全球专利制度中早着手探索法律边界,以更适应技术发展需求的国。
因为AI的存在很可能会极大的影响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水平。
中在这一点上,其实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提早在专利的“创造性”标准问题上结合中的国情和世界科技发展水平,综合考量中在创造性上应该遵循的标准和方法。
因为按照现有的标准来看,中无论在专利审查还是无效审理阶段,甚至是法院阶段,对于创造性中的显而易见性,没有一个清晰的操作办法。诸如美国在KSR案中,争议的TSM(教导、启示、动机)检验法。
由此也导致了中的很多专利案件,在应对创造性的问题上,尤其是站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情况下,往往会发生事后诸葛亮的情况。
此外,近年来随着专利数量激增,无论是在专利审查还是在无效审理环节,都存在一种对于创造性理解“泛化”的趋势,这种情况下,中创新者的专利就会处在不稳定的状态,有可能会导致抑制创新的情况出现。
因此,专利法中“创造性”的问题,应该引起中的足够重视,因为现在有关于此的争议和纠纷也在逐渐增多,例如《高院受理9800万专利无效行政上诉案,重点关注创造性》,说的就是两家公司一件涉案索赔近亿元的专利因被创造性驳回后,所引发的争论。此外,还有更多的在专利审查、复审、无效中的案件,都存在同样的创造性疑惑。
原创 吴征高低 企业专利观察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错误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