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专利撰写中接近现有技术的处理思路探讨
关于专利撰写中接近现有技术的处理思路探讨
在专利撰写过程中,接近现有技术的处理,是关乎专利质量与授权成功率的关键环节。不当的处理方式,可能让精心设计的技术方案在审查阶段陷入被动。
一、检索到高度相关的现有技术,是否写入背景技术?
专利撰写前,需围绕交底书方案检索现有技术。当发现与本申请技术方案高度相关的现有技术时,不少人会考虑将其写入背景技术,这种做法是否得当呢?
以智能手环专利申请为例。假设我们的技术方案是通过独特算法,实现对用户睡眠时呼吸频率的精准监测,并生成全面的睡眠健康分析报告。检索后发现,现有一款智能手环虽具备基础睡眠监测功能,能记录睡眠时长和阶段,但对呼吸频率的监测粗糙,且缺乏深度数据分析算法。这类与本申请技术方案相似度极高的现有技术,如果写入背景技术,是否会有什么风险呢?
审查员阅读专利文件时,通常从背景技术了解技术领域现状。若在背景技术中详细阐述接近现有技术,审查员在后续阅读本申请技术方案时,容易产生 “技术改进显而易见” 的判断。如上述智能手环案例,审查员可能认为从仅能简单监测睡眠的现有技术,改进到精准呼吸频率监测及深度分析,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无需过多创造性劳动就能实现的常规改进,进而质疑本申请的创造性。因此,与本申请接近的现有技术,尤其是高度相关的现有技术,不建议写入到背景技术中。
二、如何处理接近现有技术?不将接近现有技术写入背景技术,并非对其置之不理,而是需要在其他部分巧妙呈现。有效的方式,是在实施例中进行针对性描述。在智能手环的实施例撰写中,可以通过具体数据对比,突出本申请的技术优势:本申请手环将呼吸频率监测误差控制在 1% 以内,而现有手环误差高达 10%;同时,本申请基于新算法生成的睡眠健康报告,涵盖呼吸频率变化趋势、呼吸异常预警等 8 个维度的分析,相比现有手环单一的睡眠时长报告,能为用户提供更具价值的健康信息。通过这种方式,既避免在背景技术中给审查员先入为主的判断,又能在核心技术描述部分清晰展现本申请的创新性与实用性。此外,在 “发明内容” 部分,也可简要提及本申请与接近现有技术的区别技术特征,强调本申请带来的有益效果。这种表述既能体现对现有技术的客观认知,又不会像在背景技术中详细描述那样带来风险。
三、处理接近现有技术的核心原则处理接近现有技术的核心,在于平衡 “现有技术披露” 与 “专利创造性保护”。背景技术的作用是铺垫技术背景,无需将与本申请过于相似的技术细节全盘托出;而实施例、发明内容等部分,则是展示本申请技术优势的舞台,应通过数据、对比、场景化描述等方式,强化本申请的技术贡献。在专利撰写中,对接近现有技术的处理需谨慎权衡、合理布局。避免在背景技术中弱化专利创造性,同时在关键章节突出技术优势,才能有效提升专利申请的竞争力,为技术成果的保护筑牢防线。
来源:专利人詹守琴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错误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