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小巨人,什么样的企业能申报成功?
专精特新小巨人,什么样的企业能申报成功?
先弄明白:啥是“专精特新小巨人”?
说白了,就是要找那些在某个细分领域里默默耕耘,做得特别出色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可能不为大众所知,但在自己的行业里,那是“隐形冠”。
好比说:
一家专门做螺丝钉的企业,能把螺丝钉做到航天级别
一家专注传感器的企业,技术能媲美国际大厂
一家做特殊材料的企业,解决了某个“卡脖子”难题
这样的企业,就是要找的“小巨人”。
什么样的企业能成?
记住这四点
一:要“专”——专注核心业务
具体要求:
主营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70%以上
在细分行业里深耕至少3年
说人话:你不能今天做这个,明天做那个。要像“老字号”一样,专注一个领域,持续深耕。
成功案例:浙江有家企业,20年只做工业阀门,从不同行业扩张,成为细分领域龙头。
二:要“精”——精细化管理
具体要求:
建立精细高效的管理制度
产品质量精良,实施ISO9000等质量管理体系
说人话:企业管理要规范,不能太“随意”。该有的制度要有,产品质量要稳定可靠。
具体表现:
生产流程标准化
成本控制精细化
产品质量可追溯
三:要“特”——特色化优势
具体要求:
拥有自主品牌
具有独特性、独有性的产品或服务
说人话:你要有自己独特的“绝活”,别人模仿不来。
典型例子:
掌握某种特殊工艺
拥有独家配方
开创了新的技术路径
四:要“新”——持续创新能力
具体要求:
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不低于3%
拥有2项以上相关专利或其他创新成果
说人话:要舍得在研发上投入,并且要持续产出创新成果。
重要提醒:专利不是越多越好,关键是专利要与核心业务相关,并且真的用在了产品上。
硬性指标,看看你达标没?
基本门槛:
✅ 在我国境内注册,连续经营3年以上
✅ 上年度营业收入5000万元以上
✅ 近2年主营业务收入或净利润平均增长率达到行业平均水平
✅ 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
创新能力:
✅ 研发人员占比不低于15%
✅ 研发费用占比不低于3%
✅ 拥有2项以上有效专利或软件著作权
这些企业容易成功
根据成功案例,以下几类企业特别受青睐:
类型一:“补短板”企业
特点:专门解决产业链中“卡脖子”环节例子:一家做高端轴承钢的企业,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类型二:“锻长板”企业
特点:把我国的产业优势进一步巩固例子:一家做新能源电池材料的企业,在全球都有竞争力
类型三:“填空白”企业
特点:开创了新的技术或市场领域例子:一家研发新型生物材料的企业,开辟了全新应用场景
申报要避免这些“坑”
一大坑:临时抱佛脚
错误做法:听说要申报了,才赶紧去申请专利、整理材料正确做法:提前1-2年系统规划,把要求融入日常经营
二大坑:材料华而不实
错误做法:堆砌华丽辞藻,缺乏数据支撑正确做法:用具体数据说话,用真实案例证明
三大坑:忽视财务规范
错误做法:财务数据混乱,研发费用归集不清正确做法:建立规范的研发费用辅助账,账实相符
实用建议:一步一步来
一步:自我评估(1-2周)
先对照上面的要求,客观评估企业现状,找出差距。
二步:补齐短板(3-6个月)
针对薄弱环节,重点改进:
研发投入不足?加大投入
专利不够?系统布局
管理不规范?建立制度
三步:准备材料(1-2个月)
收集整理证明材料
编写申报材料
准备答辩陈述
第四步:提交申报
按照当地工信部门的要求,按时提交材料。
成功企业的共同特质
观察那些成功获评的企业,我们发现它们都有这些共同点:
长期主义:不追求短期利益,专注长期发展
技术驱动:把技术创新作为立身之本
市场认可:产品确实有竞争力,不是靠包装
管理规范:内部管理井井有条
来源:乐诚企服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错误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