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审查意见答复的格式与要点解析

· 中国专利新闻

先定靶子,明确答复对象

审查意见答复的一部分通常为套话,这部分的关键在于清晰阐述审查员的审查观点。例如,审查员若以缺乏创造性为由驳回申请,后续我们的答复便围绕如何论证申请具备创造性展开;若指出缺乏新颖性,我们则着重阐述申请的新颖性所在;若提及不满足专利法第20条第4款,就针对如何满足该条款进行说明。这部分内容如同为后续的阐述树立了一个“靶子”,为整个答复奠定基础,明确了论述的方向和对象。实际撰写时,可依据审查意见的具体内容,以固定模板为参考并进行适当调整,使表述更贴合案件实际情况。

权要修改,承上启下聚焦重点

在审查意见答复中,当前阶段通常在一通答复时就需要对权利要求进行修改,这便是答复的第二部分。权要修改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是整个答复的重点环节。权要修改需包含两个关键部分。

1.明确修改的出处,修改必须有依据且不能超出原申请文件记载的范围。例如,若从说明书中某一实施例提取技术特征对权利要求进行修改,就需详细说明该特征在说明书中的具体位置,让审查员清晰了解修改的来源。

2.完整呈现修改后的权利要求,对于修改的部分,建议用下划线着重标注,以便审查员能迅速识别修改内容及其依据。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回应审查员提出的问题,又为后续的意见陈述提供了准确的基础。

意见陈述,紧扣重点决定成败

完成权要修改后,接下来进入重要的意见陈述部分,这是审查意见答复的主体。这部分需要阐述一些套话,比如我们的修改是不超范围的是适应性的修改等等。该部分阐述是否到位直接影响案件能否授权,前两部分实际上都是为这部分做铺垫。在意见陈述时,首先要聚焦相关法条和理由,依据专利法及相关审查指南,结合案件事实,详细阐述申请符合授权条件的依据。

例如,在论述创造性时,可运用 “三步法” 进行分析,说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区别技术特征如何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其次,要以修改后的权利要求为核心,特别是对下划线标注的修改部分进行重点阐述。阐述过程中,务必避免毫无重点地泛泛而谈,应根据不同的阐述要点、答复逻辑,条理清晰地陈述事实和理由。初期,可借助现有的模板进行阐述,熟悉基本的论述框架和思路。随着经验的积累,可灵活运用万能模板,甚至达到“模板在心中,随机而动”的境界,根据具体案件的特点进行针对性、个性化的论述。

结尾规范,完善细节确保沟通

审查意见答复的结尾部分同样不可忽视,虽然多为套话,但也需要参照模板并进行针对性修改。具体包含以下几点:

1.权利要求论述:明确指出独立权利要求具备创造性,从属权利要求基于与独立权利要求的逻辑关系,也符合授权要求,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强化申请的可授权性。

2.礼貌用语:在结尾处使用规范的礼貌用语,如 “此致 敬礼 谢谢”,展现专业和尊重。

3.联系方式:留下自己的联系电话,方便审查员在需要进一步沟通,如讨论案件细节、要求进行主动补正等情况时能够及时联系到答复人。若因无法联系而导致案件处理受阻,可能会影响申请进程。

4.修改替换页:附上修改后的权利要求替换页。若没有权利要求的修改,则无需提供。

来源:知产人李鑫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错误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