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真实专利为何也会被非正常,碰到了怎么办比较好

· 专利业务

谈到非正常,大家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开始寻找背后的解决办法,办法很多,但根本的方式,还是要回到创新的真实和申请的真实。

有些朋友可能觉得,既然真实的东西不容易非正常,那么我申请的专利怎么还是被碰到非正常了呢,我的东西明明真实的。

也有朋友觉得,反正无所谓非正常不非正常,我想怎么弄就怎么弄,反正企业出钱,写专利有钱拿。

前者是不明白,后者就有点不负责了,在这里不是责怪,只是说,面对非正常,我们总会表现出不同的心态,也会出现不同的做法,就好比达芬奇画鸡蛋,明明只有一个鸡蛋,却能画出好多个。

非正常也是这样,明明就是一个专利,却在不同的人手里,写法不一样,画法不一样,总能画出不同的、写出不同的,有的非正常了,有的正常了,更多是授权了。


这就是专利本身富含魅力和经验、艺术和技术结合的一种让人不可捉摸又不可逃避的事情,特别是,企业喜欢员工自己干专利、省钱的时候,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专利,非正常也会在这些专利中弥漫。

一般如果委托专业的人士来办理,企业如果有真实的专利创造,不大会被非正常,即使被非正常了,也很好处理,相关的经验相信专业人士都不陌生。

在这里呢,主要针对的就是自己去弄专利,不管是企业为了省钱,还是个人觉得有能力协助企业完成相关事务流程,如果你遇到或者没有遇到非正常,不妨看看,如何来避免这种事前审查,减少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一般非正常有这么一些因素,相关文章都讲过了,这里不重复,重点有两个:

一个就是申请人和发明人资质问题,对于企业来说,一般不存在这个问题,但应该注意的是,尽量不要把管理人员出现在发明人当中,发明人应该是与产业与技术相关的人员,这一点,在后续如果非正常,或者上市,再或者其他项目当中,也是需要留意的。

当然,还涉及到企业经营范围和领域问题,一般企业,应该不存在这种问题,但在申请专利的时候,尽量还是围绕自己主业比较好,个别涉及到利用企业投资专利的,这里就不展开了,这是另外一个比较深入的问题。

另外一个就是材料撰写问题,材料撰写是企业员工自己申请专利最大的软肋,也是最容易出现专利非正常的问题,甚至即使没有非正常,在后续专利审查和答复中都可能出现一些问题,也有些专利即使授权了,保护价值也不大,这就是企业自己专利的很大一个深层次问题。

当然,有些企业无所谓了,觉得省钱了,然后专利也能弄下来,就行了,那么你想要啥,就得到啥,相应的付出,必定得到相应的回报。

这里头呢,在企业人员自己申请专利的时候,一定需要留意以下一些事情,避免你的专利会被非正常,而且在碰到非正常的时候,也有希望进行处理。


下面六个方面,将分开论述,大家随意取用,欢迎交流,探讨。

1、专利撰写请留意你的材料和研发状态

一般来说,就是撰写阶段,你需要留意的你产品的状态,因为有些装置结构还没完善,或者说还在研发设计阶段,这时候能不能申请专利,答案是可以的,因为专利申请目前不用提供实物。

但是,这时候申请专利,往往会出现一些无法实现的问题,在撰写时候如何取舍,如何给审查员的错觉,你这专利有编写的嫌疑,实际上,这是非正常最大的最根本的打击对象,然后,如果你不注意,可能会被误判。

2、专利撰写的角度和选材问题

企业申请专利,有时候内容很多,素材很多,那么哪些需要申请,哪些不想申请,这个问题困扰了一些企业专利人员。

实际上,专利有时候可以作为一个系列来做,但如何作为系列的存在, 就涉及到专利撰写的角度问题,这个角度怎么选?

有些人搞大而全,有些人分为多个专利,而无论大而全,还是分为多个,有时候材料没选好,可能会被专利审查当作非正常的存在,一个呢,材料太多了,糅杂了,另一个呢,太分散了,有编造凑数的嫌疑。

3、专利申请的时机和策略方针

专利申请是有时机的,这个时机一般是企业申请专利需要考虑的时间,有时候为了项目不得不申请,有时候为了什么任务,也有的是为了一些侵权或者保护,总之,动机不一样,决定了专利申请的时机和策略方针问题。

那么这个又跟非正常有什么关系呢?一般来说,审查员不会特意去查询你申请过什么专利,或者说你企业在干啥。

但是,大数据时代,有些东西,如果你在市场上推出了,或者说一些地方公开了,成为了一些现有技术,但是你却依然觉得技术有创新,然后去布局一些专利,这些专利一旦被公开或者变相公开过,搞不好也会被标记非正常的。


当然,上面三个方面的问题,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有相互影响的,如何破解?或者说如何预防?甚至遇到了非正常,应该如何来克服?

4、请注意保持原始证据,作为非正常和后续审查有力依据

因为企业专利多半是真实的存在,也涉及到各种或者各个部门的沟通和交流,这时候,请保持原始的交流证据和原始的一些创新创意设计记录,比如说会议笔记,会议邮件往来,甚至项目计划书,等等,这是有力的后续非正常答复证据,也是证明专利创新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些部门或者研发单位,忽略了这种,也有些机构或者企业没有精力来顾忌这些,实际上这个工作很重要,不仅能从中挖掘和保护一些东西,一旦你的东西被非正常,你也可以拿出有力的证据,甚至在后续答复时候,也能派上用场。

5、你的撰写方式决定了你的成败,实在没有办法,请多参考授权专利

因为技术人员不会写专利,有些研发主管对专利也是一知半解,但不得不按照企业领导交代的方式,去撰写专利。

怎么办?一个当然是去学习,去下载授权专利来学习,另一个呢,可以考虑参加一些培训,当然还有更重要的,就是不妨实践一下写专利的过程,然后看看人家怎么答复和撰写的,也用一些东西来摸索摸索。

这里头的撰写策略很多,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说明书的撰写,特别需要的是需要公开你的技术方案,让你的方案能帮你解决问题,同时,你的方案不可重复文字照搬,比如说经常出现的三段论,需要想办法克服。

再一个权利要求书的撰写,一个权利要求特别重要,有点人写很多,但不知道写啥,也有的人写一点点,更是不能实现方案的目的,这些都容易被非正常的。

此外,就是专利要求撰写的条数,至少在5条以上,但这5条,不是让你堆积功能或者无关痛痒的东西,而应该是围绕的是专利产品本身实现目的方案。

权利要求的撰写是专利的核心,如果会写,问题还好,如果不会写,至少不要出现上面两个大方向问题。

6、学无止境,专利也是如此,企业专利更是

有些企业有专门的管理专利的人,或者岗位,也有些企业直接把这个工作交给了研发主管或者技术人员,而如何管理专利,或者研发出现专利,或者利用专利来维持或者深化技术管理,做更多布局,让专利创造利润。

这些方面,很多企业是没有相关的考虑的,也有些技术或者研发搞专利,应付了事,或者为了单位的奖金鼓励,实际上这都是误解了专利,一个好的专利,不仅是技术的归纳和总结, 也是对同行或者竞争对手的一个学习和预防过程,但我们考虑偏了,就会出现一些不好的或者抱怨的事情,觉得跟自己没有关系。

原创 一丰龚先生 发明与专利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错误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