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局,不是大公司的办公室

· 美国专利商标新闻

2023年10月30日,英国一家名为Smartflash的公司在美国哥伦比亚特区地方法院起诉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要求被告遵守《美国法典》第5篇第552节规定的《信息自由法》(简称 "FOIA")。

这家小公司之所以要起诉USPTO,直接原因还是这家公司一直在和苹果公司进行的长达数年的专利诉讼有关。

Smartflash公司要求USPTO提供一些与苹果公司诉讼案件中,涉及专利审判和上诉委员会PTAB的一些未经编辑的文件,这涉及苹果公司可能“操纵合议庭”的一些证据,但是USPTO决绝提供。

因此,Smartflash公司请求法院宣布USPTO违反了《信息自由法》。

就在今年的4月21日,Smartflash创始人兼发明人Patrick Racz宣布对苹果公司展开民事调查(Civil Rico)。重点关注Smartflash知识产权被盗的指控以及与专利被非法无效等情况。

八年前,Smartflash在起诉苹果侵犯其三件涉及数据存储和访问系统的美国专利(US7,334,720、US8,118,221、US8,336,772)后,经陪审团审理,判决苹果需向其赔偿5.33亿美元。

然而,转折出现在该判决之后对于这三件专利的无效挑战上。

在苹果、三星和谷歌等企业轮番向美国专利商标局负责审理专利无效案件的专利审判和上诉委员会PTAB发起的无效挑战IPR中,据说有48起,终涉案专利都被认为属于是2014年Alice案后典型的不授予专利权的客体,因此被USPTO的PTAB撤销了相关专利。并且这一结果也于2017年在美国联邦巡回法院得以确认。

不过,Smartflash一直没有放弃对苹果在该案件中的一些“不法行为”情况的调查,其中就包括对苹果公司可能涉嫌“操纵合议庭(panel manipulation。PTAB)”。这一点在本次起诉书的“事实陈述”部分已经明确提出。

来源:起诉书

如同Smartflash创始人Racz在今年4月份的表示:“我们认为,苹果的行为不仅限于故意侵犯专利,而且构成了更严重的不法行为模式的一部分”。

在起诉书中,Smartflash援引了United States v. Arthrex案中,戈萨奇大法官(Gorsuch, Judge)对于苹果公司的同样看法。

戈萨奇大法官提到,作为一家世界上大的科技公司,有一个专利律师离开了这家公司进入到了美国专利商标局,在负责审理专利是否有效/无效的部门PTAB担任专利行政法官(APJ)。在这期间,这个专利行政法官主持审理了其前公司的数十项专利无效案件IPRs。

结果显示,在这些案件中,96%的案件都被撤销了影响该公司利益的专利权的有效性。

然而,在这名专利行政法官在USPTO任职6年之后,辞职不干了,又回到了该公司。

显示这家公司就是苹果。

这么看来,一场妥妥的现代专利版“木马屠城”的故事。

United States v. Arthrex案判决书

戈萨奇大法官在最后还不忘补充一句,“这也不是唯一一家让律师在美国专利局进行内外轮换以达到类似效果的大型科技公司”。

确实如此,在奥巴马时期,任命的USPTO局长是曾在谷歌公司担任了9年副总法律顾问的专利战略负责人米歇尔·李。而对于这一任命,则被批评者认为是“这只狐狸不仅被派去看管鸡舍,还被狼们收买了(The fox was not only put in charge of the henhouse, it was a fox paid for by wolves.)”。

言外之意,这些在USPTO任职的前科技公司的律师,多是大公司利益的维护者。也正是在这一系列的“内外轮换”中,美国专利制度自2011年《美国发明法》实施以来,在USPTO内部设置了更容易让专利被无效掉的机构——专利审判和上诉委员会PTAB之后,很多试图威胁到这些大型科技公司利益的专利权人,其专利往往在PTAB就被宣告无效了。美国前联邦巡回法院首席法官Judge Radar曾将PTAB形容为是“专利行刑队”。

不得不说,如果真如传闻所言,美国这些大型科技公司对于USPTO的“渗透”还是非常成功的。

尤其本案中的苹果公司,其不仅在美国具有非同凡响的能量,更是在全球市场和主要司法管辖权都具有极强的政策影响力。例如欧盟正在推进的SEP改革,背后的重要推手就是苹果公司。

甚至在中国,苹果公司的很多专利案件,由于绝大多数判决公开的不透明等问题,也引发了诸多中小创新者的不满。

这一点,在之前的文章《苹果公司为什么是中国创新的头号威胁》、《警惕苹果公司将美国“欺负”弱势创新者的做法引入中国》也有提及。

苹果通过充足诉讼资金作为支撑,穷尽司法手段打压中小创新者,贬低其专利价值,包括在中国往往采用“拖、磨、耗”的方式,使得中小专利权人不得不陷入一场与苹果比拼时间、精力、金钱和资源的消耗战中,几乎没有几个专利权人能抗得过苹果的这些诉讼策略。

仅在中国,陷入与苹果的绵绵不断的诉讼汪洋的就包括小i机器人、西电捷通、GNPE公司、甚至一些个人发明家等案件。像GNPE公司在我国的案件历时十年,涉案9亿元,终苹果成功翻盘了巨额索赔。

小i机器人和西电捷通,也无一不是打了十几年官司,却依然没有结果。一件涉及苹果电池的专利,已经在中国专利局无效审理的两年多,依然未见结果。

苹果的这种做法,在美国也越来越引发对中小创新者的担忧。

原创 吴征高低 企业专利观察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错误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