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有什么区别

· 科技项目新闻

01

科技型企业分哪 6 大类?

我国科技型企业并非 “一刀切”,而是根据创新能力、产业定位、市场规模等维度,分成了 6 个核心类型,覆盖从 “潜力股” 到 “领军者” 的全成长周期:

创新型中小企业:优质中小企业的 “基础班”,主打 “有潜力”

科技型中小企业:聚焦 “科技研发” 的 “专科生”,强调知识产权转化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优质中小企业的 “中坚层”,走 “专、精、特” 路线

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优质中小企业的 “尖子生”,卡住产业链关键环节

高新技术企业:跨领域的 “创新能手”,聚焦重点支持的高新领域

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全球市场的 “隐形冠军”,单项产品做到世界前列

02

6 类企业的 “入场门槛” 是什么?

创新型中小企业

如果你是刚起步的中小企业,想进入政策扶持视野,“创新型中小企业” 是一步。

核心定位——有专业化水平、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是培育更高级别企业的 “土壤”。

谁来认定——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比如省工信厅),企业先在平台自评,再经审核、抽查、公示后认定。

关键标准(满足其一即可):

①评分达标。满分 100 分,创新能力(40 分)、成长性(30 分)、专业化(30 分),总分≥60 分(创新≥20 分,成长 / 专业化≥15 分);

②有 “硬荣誉”。近 3 年获过国家级 / 省级科技奖励、是有效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或有省部级以上研发机构。

科技型中小企业

这类企业的核心是 “靠科技吃饭”—— 必须有研发、有知识产权、有科技产品。

核心定位——依托科技人员搞研发,把自主知识产权转化成高新技术产品 / 服务的中小企业。

谁来认定——省级科技主管部门(比如省科技厅)。

绿色通道——如果有有效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近 5 年获过国级科技奖励,直接认定,不用评分!

关键标准(需同时满足):

①规模限制。职工≤500 人、年销售收入≤2 亿元、资产总额≤2 亿元;

②行业限制。不属于国限制类、淘汰类行业,能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③无 “黑历史”。近 1 年没发生重大安全、质量事故,没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单;

④评分达标。科技人员(20 分)、研发投入(50 分)、科技成果(30 分),总分≥60 分且科技人员得分≠0。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专精特新” 即 “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型”,这类企业是产业链的 “稳定器”。

核心定位——不走 “大而全”,专注 “小而美”,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

谁来认定——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但有个前提, 必须先成为 “创新型中小企业” 才能申请。

关键标准——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基本一致,重点看 “专业化”(比如主营业务占比高)和 “创新型”(研发投入、知识产权达标)。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如果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 “中坚”,“小巨人” 就是 “核心”—— 它们卡在产业链关键的环节,能 “补短板”“锻长板”。

核心定位——产业基础核心领域、产业链关键环节的 “尖子生”,细分市场占有率高、掌握核心技术。

谁来认定——工业和信息化部(国级认定),流程是 “省级初审推荐→工信部审核→公示认定”。

关键标准(6 大维度,缺一不可):

①专业化。专注 1 个细分领域≥3 年,主营业务收入占比≥70%,近 2 年营收年均增长≥5%;

②精细化。有信息系统支撑核心业务(比如研发、生产数字化),资产负债率≤70%;

③特色化。主导产品在全国细分市场占有率≥10%,有自己的知名品牌;

④创新强。年销售收入 1 亿元以上的,研发费用占比≥3%;5000 万 - 1 亿元的,研发费用占比≥6%;还得有 2 项以上 Ⅰ 类知识产权(比如发明专利);

⑤产业链。能解决 “卡脖子” 问题,比如关键零部件、核心软件国产化;

⑥领域对。主营产品得是制造业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软件,或属于新能源、先进制造等国重点领域。

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这类企业是 “单项王者”—— 只做一个产品,却做到全球市场前三。

核心定位——长期专注制造业细分领域,生产技术 / 工艺国际先进,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前列。

谁来认定——工业和信息化部(国级),省级主管部门负责推荐。

关键标准(硬核要求):

①专注度。做同一个细分产品≥10 年(新产品≥5 年);

②规模。近 3 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4 亿元;

③市场地位。单项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前 3 名;

④技术水平。生产技术、产品质量国际先,能耗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⑤创新力。有高水平研发机构,专利数量、标准制定能力行业先。
企业类型核心特点认定级别关键门槛适合阶段创新型中小企业有潜力、基础好省级评分≥60 分或有省级科技奖励初创 / 成长初期科技型中小企业重研发、有知识产权省级职工≤500 人,研发投入占比达标成长中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省级需先成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中后期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产业链关键、市占率高国级全国市占率≥10%,研发占比≥3%成熟发展期高新技术企业跨领域、创新能力强国级高新产品收入占比≥60%各阶段(不限规模)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全球、单项王者国级全球市占率前 3,专注领域≥10 年行业领军期



企业类型核心定义认定负责部门关键认定标准创新型中小企业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平、较强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是优质中小企业的基础力量。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企业按属地原则自评→审核→实地抽查→公示→公告)1. 评价指标:满分 100 分,含创新能力(40 分)、成长性(30 分)、专业化(30 分)
2. 公告条件:
- 得分≥60 分(创新能力≥20 分,成长性、专业化均≥15 分)
- 或满足其一:近 3 年获国 / 省级科技奖励;有有效期内高企等荣誉;有省部级以上研发机构;近 3 年新增股权融资≥500 万元科技型中小企业依托科技人员从事研发,取得自主知识产权并转化为高新技术产品 / 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中小企业。省级科技主管部门1. 基础条件:
- 境内注册 / 实际管理在境内,查账征收,缴企业所得税
- 职工≤500 人、年销售收入≤2 亿元、资产总额≤2 亿元
- 非限制 / 淘汰类行业,无重大安全 / 质量事故,未入经营异常 / 严重失信名单
2. 评价:科技人员(20 分)、研发投入(50 分)、科技成果(30 分),得分≥60 分且科技人员得分≠0
3. 直接确认:有有效期内高企证书;近 5 年获国级科技奖励;有省部级以上研发机构;近 5 年主导制定国际 / 国 / 行业标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发展,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是优质中小企业的中坚力量。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由创新型中小企业属地申请→审核→抽查→公示→认定)与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指标一致:科技人员(20 分)、研发投入(50 分)、科技成果(30 分),满分 100 分,需满足 “非限制行业、无重大事故” 等基础条件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位于产业基础核心领域、产业链关键环节,创新突出、掌核心技术、细分市占率高,是优质中小企业的核心力量。工业和信息化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申请→省级初审 / 抽查→推荐→工信部审核 / 抽查 / 公示→认定)1. 专业化:从事细分市场≥3 年,主营收入占比≥70%,近 2 年主营收入均增≥5%
2. 精细化:核心业务有信息系统支撑,获管理体系 / 发达国认证,资产负债率≤70%
3. 特色化:主导产品全国细分市占率≥10%,有自主品牌
4. 创新能力:
- 一般性:收入 1 亿 + 研发占比≥3%;5000 万 - 1 亿研发占比≥6%;5000 万以下需融资≥8000 万 + 研发≥3000 万 + 研发人员占比≥50%;有研发机构;2 项以上 Ⅰ 类知识产权
- 直通:近 3 年国奖前三;近 3 年 “创客” 全国 50 强
5. 产业链:关键环节,补短板 / 锻长板 / 填空白高新技术企业在《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等 8 类)内,持续研发转化,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境内注册居民企业。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指导、管理、监督)1. 注册≥1 年;有核心知识产权所有权;技术属重点领域
2. 科技人员占比≥10%
3. 研发费用占比:
- 收入 < 5000 万(含)≥5%
- 5000 万 - 2 亿(含)≥4%
- 2 亿以上≥3%
(境内研发占比≥60%)
4. 高新产品收入占比≥60%
5. 创新能力达标;申请前 1 年无重大安全 / 质量 / 环境问题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长期专注制造业特定细分领域,技术 / 工艺国际先进,单项产品(服务)市占率全球前列。工信部(宏观指导、统筹协调);省级主管部门(培育推荐、管理)1. 专业发展:从事领域≥10 年(新品≥5 年),近 3 年平均主营收入≥4 亿;“小巨人”/ 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优先
2. 市场竞争:产品市占率全球前 3,技术国际先进,能耗达先进值,国际业务先
3. 自主创新:有高水平研发机构,研发投入行业先,专利 / 标准先
4. 经营管理:业绩优秀,管理体系完善,人才引育强
5. 加分项:参与重大创新平台 / 项目、攻关 “卡脖子” 技术

来源:北岛林然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错误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