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全球专利许可格局变没变
十年全球专利许可格局变没变
今天偶然看到一篇2012年的博客,作者是Farhan Mustafa,内容讲的是当时频临破产的阿尔卡特-朗讯公司(“阿朗”)应该更加积极的考虑专利货币化的问题,以应对企业经营危机。
说白了就是当企业在生死存亡之时,就不要考虑面子了,手上如果有好专利的话,能变现就赶紧变现吧。这对于当时的阿朗来说,确实可以做到这一点,因为手中的专利足够多也足够好。
于是,作者提到阿朗在2012年2月,和RPX公司签署了一项协议,RPX将向RPX成员提供阿朗的专利组合。RPX作为一家防御性的专利组织,实际上在与阿朗的合作中在拓展一些新的业务方向。
而且据说当时预估会有10亿欧元的收入。但是,同年9月,阿朗就宣布,其与RPX的交易并未能带来任何重大收入,它正在评估与RPX的合作关系。之所以未达到预期,有人猜测是很好有企业愿意为阿朗的无限相关技术支付许可费,而这些专利占到阿朗美国专利的25%。
实际上,要想获得专利货币化,在诉讼频发的电信领域,主动获得无线专利的动机是有能力对其他人执行受到侵犯的专利,主张权利。但是在RPX模式下,其成员不能直接强制执行专利,只能在对于非RPX成员提起诉讼时的反诉之用。
文章认为阿朗现在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要求它创造基于专利的收入。阿朗的一个可能的途径可能是加大执法力度,将潜在的侵权人作为许可证持有者,而不是盲目地通过RPX提供许可证。如果没有达成和解/许可协议,阿朗将不得不起诉这些潜在的侵权者,并在法庭上寻求赔偿。
其实,从这篇文章所引用的这张当时全球主要专利许可人的分类和阵营中,可以看到,当时的权利人和十年后现在的专利权人似乎变化不算太大,传统的美国、欧洲和日韩的权利人赫然在列,十年后的今天,掌管着一些重大专利池和收费项目的依然是这些权利人。
例如Via公司当时成型的LTE专利池,其中包括AT&T、Bosch、Clearwire、德国电信、DirecTV、KKDI、NTT DoCoMo、松下、SK电信、意大利电信、Telefonica和中兴通讯。此外,VIA授权专利池包括RPX成员惠普、LG、三星、爱立信、诺基亚、NEC、微软和索尼。
这和现在的西方权利人的格局是大体相似的。中虽然有一些企业已经可以凭借手中的专利挤进一直被西方控制的许可人阵营,但是无论从规模还是话语权上来看,都不占据优势。
这说明,这十年来,中企业在从被许可人向许可人的转变中,速度还是慢了一点,其中比较关键的问题还是专利质量,以及近十年中企业在知识产权上的投入能否获得世界或权利人的认可。
至于这个格局是否会打破,中企业的话语权何时能有更好的体现,恐怕还需要国内企业共同努力,才有可能破解西方专利池或专利权人带来的影响,形成中自己的专利池和许可模式。
今天,主要是记录这张图,来自Envision IP,2012。
来源: 企业专利观察作者:肖研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错误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