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企申报不是堆材料!搭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品销售”三维逻辑体系

· 科技项目新闻

科技型企业必做的资质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前两者相对容易,主要填报相关数值。
关于高企申报大家的一反应:“需要这么厚、这么多材料”。
实则,(研发费用占比、高新技术产品占比、科技人员占比、企业成长性等)硬性指标满足+佐证材料之间逻辑性强,整体还是容易的(但材料确实是多、周期也长,要提前一定时间规划和准备)。
重点逻辑性:
示例逻辑一:研发项目与高新技术产品之间的逻辑闭环
示例逻辑二:知识产权与核心技术的对应逻辑
示例逻辑三:研发费用归集与研发活动的匹配逻辑(如费用发生时间、用途、人员投入均与研发项目周期一致)示例逻辑四:科技人员占比与研发组织管理的协同逻辑(人员、制度、执行三者统一,证明企业有真实研发管理体系)(“科技人员占比15%”,但人员名单/学历证书/与RD立项书验收书中研发人员是否匹配;研发管理制度网上下载的模板,与企业实际是否相符)
示例逻辑五:研发立项与高新技术领域匹配的逻辑
示例逻辑六:成果转化数量与研发活动的对应逻辑(成果转化并不仅是“专利/软著数”,而是“技术应用到产品/服务”的具体体现;一项RD可以有多个成果,也可以存在某个/几个RD无成果转化)
示例逻辑七:人员学历与研发能力的匹配逻辑......
企业申报时可按以下两表梳理逻辑和材料
专家评审时候不仅是在读材料,而是在验证企业是否真的在做创新。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越严密,可信度越高,得分也就越高。
逻辑自洽,才是高企申报通过的底层密码。
高企认定周期与管理
(1)认定工作每年开展多次,企业自愿网上申报,经专家评审、现场考察、公示后纳入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每年填写报表)。
(2)资格有效期为三年,期满后可重新申请认定。
(3)之前软著和专利作为科技成果的证明材料导致其申请数量很高,后来高企补贴降低、取消专利补贴以及非正常申请核实,让专利和项目申报都回归常态化,挺好。另外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模块能不能拿满分也不仅是知识产权数量充足,更多也是看材料之间的逻辑性佐证。
(4)AI对项目申报材料的梳理也是有一定可取帮助的,适当使用可提高申报效率。后续随着放管服等试点政策的持续推广也许高企申报的材料会持续简化。
来源:柚橙知产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错误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