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申请新规:2025年这4类发明不再受理

· 专利业务

一、科学发现:认识自然规律,却难获专利 “入场券”

(一)科学发现的界定科学发现,是指对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现象、变化过程及其特性和规律的揭示。比如,科学家首发现某类深海微生物的独特生存机制,或探测到一种新的宇宙射线特性。这些发现是人类对自然认知的拓展,意义重大,但根据 2025 年新规,它们无法申请专利。因为科学发现本质上只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尚未涉及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的技术方案。

(二)为何不予受理专利制度旨在保护具有实用性、新颖性和创造性的技术发明。科学发现虽为技术创新提供基础,但本身不具备直接应用于产业制造或实际生活的能力,缺乏专利所要求的 “实用性”。例如,即便发现了某种新的超导材料特性,若未进一步研发出基于此特性的可应用技术,如超导电缆制造方法或超导设备设计等,就不能获得专利授权。这一规定促使创新者在发现自然规律后,进一步深入研究,将其转化为可实际应用的技术发明,推动科技从理论迈向实践。

二、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思维火花难成专利 “果实”

(一)常见情形解析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涵盖广泛,包括数学算法、教学方法、游戏规则、商业经营策略等。以某电商平台设计的一套新型促销活动规则为例,通过组合不同的折扣方式、限时抢购时段和用户积分奖励,吸引消费者购物。这种促销规则虽具创新性,能为平台带来商业效益,但它本质上是一种智力活动的规则,属于思维层面的产物。再如,一种全新的数学解题算法,用于更高效地求解复杂方程,同样无法申请专利。

(二)新规限制原因这类规则和方法不授予专利,主要是因为它们没有采用技术手段,未利用自然规律解决技术问题,也未产生符合专利要求的技术效果。若对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授予专利,可能导致对某一思维方式或经营策略的过度垄断,阻碍行业的自由竞争与创新活力。比如,若一家企业对 “满减促销” 这一常见商业规则申请专利,其他企业在促销活动中就会受到极大限制,不利于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守护生命健康,专利另辟蹊径

(一)涵盖范围解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包括各种用于诊断疾病的方法,如中医的望闻问切、西医的医学检验手段,以及治疗疾病的手段,像药物治疗方案、手术治疗流程等。例如,一种新的癌症早期诊断技术,通过检测人体特定生物标志物的含量来判断患癌风险;或者一种创新的心脏搭桥手术操作方法,旨在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这些关乎生命健康的方法,在 2025 年新规下不能申请专利。

(二)排除背后考量从人道主义和公共健康角度出发,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被授予专利,可能导致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时面临高额费用或治疗手段受限。比如,若某关键的癌症诊断方法被专利垄断,医疗机构使用该方法为患者诊断时需支付高额专利许可费,这无疑会转嫁到患者身上,增加患者经济负担,甚至可能使部分患者因费用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不过,用于实施这些诊断和治疗方法的仪器、设备、药品等,若符合专利申请条件,仍可申请专利。例如,用于检测生物标志物的新型检测仪器,经过创新设计,具备更高的检测精度和效率,可依法申请专利。

四、动物和植物品种:物种繁衍有别,专利保护受限

(一)品种范畴界定动物和植物品种指的是人工培育或发现并加以开发的动物和植物的特定种类。例如,通过杂交技术培育出的新型水稻品种,具有高产、抗病虫害等优良特性;或者经过基因编辑技术获得的一种生长速度更快的三文鱼品种。这些新的动植物品种在农业、畜牧业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但根据新规,不能直接申请专利。

(二)生产方法例外虽然动物和植物品种本身不授予专利,但生产它们的方法,如上述水稻的杂交培育方法、三文鱼的基因编辑操作流程,若具备专利要求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则可申请专利。这一规定在保护育种者和开发者权益的同时,也避免了对物种本身的不当垄断,确保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例如,育种公司可以通过专利保护其独特的植物杂交育种方法,在一定期限内享有技术独占权,激励其持续投入研发,培育更多优良品种。

来源:专利申请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错误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