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专利预审和优审的一些审查变化

· 专利业务

一、共性变化(全国层面)

1. 收紧“创造性”初审门槛

知识产权局明确提出“2025 年要在预审环节加强创造性缺陷筛查”,各保护中心在 7 天预审期内必须给出“明显不具备创造性”的初步结论,不再像往年只重点看形式缺陷。

2. 收紧“非正常申请”

前端拦截 2025 年起实行“黑名单即时联动”机制:只要申请人上一年度被任何一家保护中心认定为非正常申请,系统自动在全国预审平台共享,12 个月内禁止进入任何中心的快速通道。

3. 收紧“关键词/IPC 领域核验”

过去仅核对分类号是否在正面清单即可;2025 年要求“关键词+分类号”双重匹配,关键词不在示例表内即退回补正。

4. 收紧“批量案件质量” 对批量预审(≥5 件)新增“内部遴选声明”,中心可现场抽查撰写底稿,发现低质量撰写即暂停整批受理。

二、地方特色升级

1. 放宽“卡脖子技术”领域限制 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四地的保护中心对列入“知识产权重点保护产业目录”的卡脖子技术,可不受本地 IPC 清单限制,直接纳入预审。

2. 放宽“延迟提交”节点 北京中关村、深圳南山中心试点“两段式提交”:通过预审后可先提交申请文本,30 日内再补交摘要附图、序列表等辅助文件,减少因格式缺陷导致的退件。

三、新增“批量预审”通道广东、浙江、江苏、四川等 8 省市 2025 年正式开通“批量预审”——同一申请人同技术链 ≥5 件案件打包审查,中心安排技术会晤,平均预审周期从 7 天缩短至 4 天。2025 年全国预审统一抬高创造性、真实性门槛,同时给真正的高价值、产业链专利留出批量、延迟等便利通道。再说专利优审,近期有同行反映,广东专利优先审查开始对“关键词”了。

不仅分类号要符合,关键词也要符合。

关于优审以下是同行做出的精要总结(供参考)

一、应对优先审查的5条核心政策:

1、【专利主题】【技术领域】要和【优审关键词】匹配。

2、【优审分类号】要对,【优审分类号】要和相关证明文件中的陈述一致。

3、【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可以享有优先通过权。

4、全体申请人签章需为加盖公章,不能使用电子签章。

5、从2025年10月1日开始,必须使用 XML格式提交的专利才能做优审。

二、关于优先审查的名额:

1、名额:一家企业的名额是上一年发明授权数量的 20%的名额。

2、如果企业上一年没有发明授权,就只给1个名额。

3、整体名额有限,专利代办处会择优推荐。也就是说,就算完全符合要求,也不一定能通过,因为名额有限。

来源:阿拉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错误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