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高新技术企业复审的核心条件及分项准备方案

· 科技项目新闻

2026年高新技术企业复审需满足《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16〕32号)及《工作指引》的相关要求。
以下是复审的核心条件及分项准备方案:
一、复审核心条件(必须全部满足)
1. 知识产权拥有Ⅰ类知识产权(发明专利、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1项以上,或 Ⅱ类知识产权(实用新型、软著等)5项以上。
知识产权必须有效且在复审前获得授权,且权属人必须是申报企业(子公司或个人的专利不能使用)。
知识产权需对主要产品(服务)发挥核心支持作用,并提供技术说明。
2. 研发费用占比近三年研发费用总额占同期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
收入≤5000万元:≥5%
5000万~2亿元:≥4%
收入>2亿元:≥3%
境内研发费用占比≥60%(需按项目归集,并保留研发费用辅助账)。
3. 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比近一年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60%。需提供销售合同、检测报告、知识产权关联证明等佐证材料。
4. 科技人员占比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10%(需提供花名册、社保/个税记录)。科技人员需累计工作183天以上,且岗位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
5. 创新能力评价(总分≥71分)知识产权(≤30分):技术先进程度、核心支持作用、数量、获得方式等。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30分):近三年年均转化≥5项科技成果(如专利→产品)。
研发组织管理水平(≤20分):研发管理制度、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激励等。
企业成长性(≤20分):近三年销售收入/净资产增长率(若负增长则0分)。
6. 无重大违规申请前一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质量事故或严重环境违法行为。
二、分项核查
1. 研发项目立项每年研发项目,留存立项决议、研发记录、验收报告。确保研发项目属于《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
财务规范:设立研发费用专账,按项目归集费用(人员工资、材料费、设备折旧等)。
确保研发费用占比达标,避免跨期费用混淆。
2. 科技成果转化每年转化≥5项科技成果(如专利→产品、技术→服务),并留存 检测报告、客户验收证明。科技人员梳理统计科技人员名单,确保占比≥10%,避免临时拼凑(需劳动合同、社保记录佐证)。
高品收入确认分类统计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匹配知识产权和技术领域(如产品A对应专利B)。
3. 材料整合编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附研发费用专项审计报告、高品收入专项审计报告。
汇总近三年财务审计报告、纳税申报表、知识产权证书等。模拟评分自评创新能力四项指标,确保总分≥71分(重点关注成果转化和成长性短板)。
系统填报登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 提交材料,注意与纸质版一致。
三、常见风险及规避措施
1. 知识产权无效提前核查专利年费缴纳情况,避免失效;软著需对应实际研发代码。
2. 研发费用归集不合规禁止将生产、管理人员工资纳入研发费用,共用设备需按工时分摊(留存记录)。
3. 高品收入占比不足提前剥离非技术性收入(如贸易、代加工),强化技术合同中的知识产权关联条款。
4. 科技人员资质存疑避免将行政、财务人员计入科技人员,需提供岗位职责说明。
四、特别提醒监督抽查:
高企资格有效期内,需每年5月底前填报火炬统计年报,未填报可能被取消资格。
税收优惠:复审通过后,企业所得税可继续享受 15%优惠,但需注意 加计扣除与高企研发费用的归集差异。
来源:析税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错误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