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费用占比 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 科技项目新闻

01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发费用占比要求

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指标包含科技人员、研发投入、科技成果三类,满分100分。其中,研发投入指标独占50分,具体评价方式如下:
按企业研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分档评价

A.6%(含)以上(50分)

B.5%(含)-6%(40分)

C.4%(含)-5%(30分)

D.3%(含)-4%(20分)

E.2%(含)-3%(10分)

F.2%以下(0分)
按企业研发费用总额占成本费用支出总额的比例分档评价

A.30%(含)以上(50分)

B.25%(含)-30%(40分)

C.20%(含)-25%(30分)

D.15%(含)-20%(20分)

E.10%(含)-15%(10分)

F.10%以下(0分)

这意味着,科技型中小企业若想获得高分,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比例应尽量达到6%以上或占成本费用比例达到30%以上。 02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的研发费用占比标准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研发费用占比有明确要求,且根据企业规模分级设定:

  • 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5%;
  • 5000万元<年销售收入≤2亿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
  • 年销售收入>2亿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

同时,企业在我国境内发生的研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

不同行业的高新技术企业

其实际研发投入情况差异显著


高科技行业(如软件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因技术更新快,研发投入占比通常远高于基本要求,许多企业达到10%-20%。

传统制造业转型企业的研发投入占比相对较低,但一般不低于规定下限,多在3%-6%之间。 03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特点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以 “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型” 为核心特质,虽无全国统一的研发费用占比标准,又因聚焦细分市场、依赖技术壁垒的属性,呈现出鲜明的差异化与针对性特征,具体可从以下维度展开:

📢 无全国统一标准,但 “隐性门槛” 普遍存在

多地在省级、市级 “专精特新” 认定中会增设 “隐性研发门槛”:例如部分省份要求企业近3年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不低于3%。

📢 投入强度与企业阶段、领域属性强关联

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技术密度的专精特新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研发费用/营业收入)差异显著,无固定区间,而是呈现“阶段适配、领域分化”特征:
企业发展阶段不同,投入策略各异

✅初创期企业:为建立技术优势,研发投入占比通常较高,可达10%-15%以上,甚至高于高科技行业平均水平。


✅成长期企业:在保持研发强度同时需兼顾市场拓展,占比多在5%-10%,同时兼顾产能扩张与市场推广。


✅成熟期企业:技术壁垒稳固,为维持竞争力和应对技术变革,强度稳定在3%-8%。
企业战略目标决定投入力度

立志成为行业技术领先者的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自然会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而以成本优势为主要战略的企业,占比则会相对较低。
投入稳定性高,抗周期特征明显

专精特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依赖技术壁垒,因此即使在市场波动(如原材料涨价、下游需求短期下滑)时,也会优先保障研发投入的稳定性,避免技术优势被削弱。

研发费用占比的“合适”标准因项目类型、行业特性和企业发展阶段而异,申报前企业应把握以下要点:

1️⃣ 确保达到低要求

不同项目有不同门槛,这是申报成功的基准线

2️⃣ 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行业特点、发展阶段和战略目标都应纳入考量

3️⃣ 注重持续性与规范性

稳定的研发投入比临时突击更有说服力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研发费用归集的规范性与占比数字本身同等重要。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研发费用辅助账,确保每笔费用可追溯、可验证。

来源:欣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错误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