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被无效怎么办?发现专利被侵权如何维权?
专利被无效怎么办?发现专利被侵权如何维权?
一、专利被提无效:从慌乱到理性应对的 3 个关键步骤
(一)一步:精准分析无效理由与证据收到专利复审委员会的《无效宣告请求书》后,需在 1 个月内完成两项核心工作:
1.拆解无效理由:常见理由包括 “缺乏新颖性”(如被现有专利文献公开)、“创造性不足”(如与现有技术差异过小)、“公开不充分”(如说明书无法支持权利要求)。某 “新型锂电池” 专利被提无效,理由是 “2018 年的一篇期刊论文已公开其电极材料”,权利人需针对性反驳该论文是否真的公开了全部技术特征。
2.评估证据效力:对方提交的证据(如专利文献、产品实物、销售记录)是否真实、合法、与专利技术直接相关。若对方提供的现有技术属于不同技术领域(如用 “汽车电池” 对比 “手机电池”),可主张 “技术领域差异导致不具可比性”。某企业因未认真分析证据,误判对方提交的 “境外专利文献” 未公开核心特征,未及时反驳,专利被部分无效。
(二)二步:制定 “答辩 + 修改” 的双轨策略
1.撰写答辩意见:逐条回应无效理由,重点说明专利与现有技术的区别及带来的技术效果。如某 “智能温控系统” 专利被指 “创造性不足”,权利人在答辩中强调 “其采用的 AI 算法使控温精度提升 50%,这是现有技术无法实现的”。
2.适时修改权利要求:若部分权利要求确实不稳定,可主动缩小保护范围(如删除被现有技术公开的特征),保留核心创新点。某 “折叠无人机” 专利在无效中,权利人删除了 “折叠结构” 这一被质疑的特征,仅保留 “动力系统布局” 的权利要求,维持部分有效。
(三)三步:把握口审机会,现场据理力争
1.准备口审材料:制作 “技术特征对比表”“证据效力分析图” 等可视化材料,清晰展示专利的创新点;
2.突出技术贡献:在口审中用通俗语言向审查员解释技术方案的改进之处,如 “本专利的轴承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易磨损’的痛点,使用寿命延长 3 倍”;
3.反驳技巧:对对方证据中的漏洞穷追不舍,如 “该现有技术的实验数据是在实验室环境下获得,而本专利针对工业场景,环境差异导致技术效果不可比”。某医疗器械专利的权利人因在口审中清晰演示了专利与现有技术的结构差异,成功说服审查员,维持专利全部有效。
二、专利被无效后的补救:从 “被动防御” 到 “主动布局”
(一)若专利被全部无效:及时止损并调整策略
1.法律层面:立即停止基于该专利的维权行动(如已起诉侵权方,需申请撤诉),避免因 “恶意诉讼” 承担赔偿责任;
2.市场层面:下架宣传中 “专利产品” 的标识,重新评估产品竞争力,某企业因核心专利被无效,紧急启动 “技术升级 + 新专利申请” 计划,6 个月内获得 2 项改进型专利。
3.后续应对:分析无效原因,若因权利要求撰写过宽,下次申请时需缩小保护范围,增强稳定性。
(二)若专利被部分无效:守住剩余 “阵地”
1.明确有效范围:根据专利复审委员会的决定,确定剩余有效的权利要求(如权利要求 2-4 维持有效),在后续维权中仅依据这些范围主张权利;
2.补充专利布局:针对被无效的部分,研发新技术并申请新专利,形成 “专利组合”。某 “净水器滤芯” 专利被部分无效后,企业在 3 个月内申请了 “滤芯材料”“装配方法” 等 3 项关联专利,构建更严密的保护网。
(三)对无效决定不服:启动司法救济若认为专利复审委员会的无效决定有误,可在收到决定后 3 个月内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撤销原决定。某 “5G 通信模块” 专利权利人因不服无效决定,通过行政诉讼成功推翻原结论,恢复专利全部有效。
三、发现专利被侵权:维权的四大途径与操作要点
(一)途径一:
协商解决 —— 低成本快速止损
1.适用情形:侵权情节较轻(如小批量生产)、侵权方有合作意愿。某企业发现同行少量仿冒其 “智能开关” 专利,通过发送《专利侵权警告函》(附专利证书、侵权比对分析),对方 1 周内承诺停止生产并销毁库存。
2.操作要点:
(1)函件需明确专利号、侵权产品特征、侵权依据;
(2)提出具体要求(如停止侵权、赔偿金额、合作方案);
(3)保留函件送达证据(如快递签收记录、邮件回执)。
(二)途径二:行政投诉 —— 借助监管力量快速处理向侵权行为地的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提交投诉材料,包括:
1.专利证书、专利权人身份证明;
2.侵权产品实物或照片(需证明与专利技术特征一致);
3.侵权方的生产、销售证据(如电商平台链接、实体店地址)。行政处理优势在于速度快(通常 2-3 个月出结果),可责令侵权方立即停止生产销售,并处以罚款。某电子企业通过行政投诉,1 个月内促使侵权方召回侵权产品,避免损失扩大。
(三)途径三:
民事诉讼 —— 追求赔偿的主要手段
1.管辖法院:选择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的知识产权法院(如北京、上海、广州知识产权法院);
2.赔偿计算:可按 “权利人损失”“侵权人获利”“专利许可费倍数” 或法定赔偿(500 万元以下)主张。某 “芯片制造方法” 专利侵权案中,法院按侵权方销售利润计算,判决赔偿 1200 万元。
3.诉讼技巧:
(1)申请诉前禁令(紧急情况下禁止侵权方继续生产);
(2)申请证据保全(防止侵权方销毁生产记录);
(3)提交专利稳定性分析报告(证明专利不易被无效)。
(四)途径四:刑事报案 —— 针对恶性侵权行为若侵权方 “以营利为目的,未经许可实施专利,情节严重”(如非法经营数额超 20 万元),可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刑事责任。某团伙大规模仿冒 “抗癌药物” 专利,非法经营额达 500 万元,终被追究刑事责任,主犯被判有期徒刑 3 年。
四、维权与无效的联动策略:攻防一体的实战技巧
(一)维权前先做 “专利稳定性评估”起诉或投诉前,委托专业机构评估专利被无效的风险(如检索是否存在未发现的现有技术)。某企业未做评估就起诉侵权,对方立即提无效,专利被宣告无效后,企业反被起诉 “恶意诉讼”,赔偿对方 10 万元。
(二)用 “无效宣告” 反击恶意侵权被诉侵权时,若对方专利稳定性差,可同时发起无效宣告,如某企业被诉 “侵犯外观设计专利”,通过检索发现该专利与现有设计近似,提起无效后专利被宣告无效,侵权诉讼随之终止。
(三)构建 “专利组合” 降低风险单一专利被无效后,若有其他关联专利(如核心专利 + 改进专利 + 外围专利),仍能维持维权能力。某科技公司的 “自动驾驶算法” 核心专利被部分无效,但通过 “传感器布局”“数据处理方法” 等外围专利,继续限制竞争对手。
面对专利无效与侵权,企业需要的是 “攻防兼备” 的思维:既要通过扎实的答辩和修改守住专利,也要在被侵权时善用法律武器维权。
某知识产权律师指出:“很多企业的专利纠纷败在细节 —— 要么对无效证据分析不透彻,要么维权时证据链不完整。”
来源:专利申请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错误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