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报高企还是创小?
先报高企还是创小?
01
两者关系与定位
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实力的“权威认证”
1️⃣ 核心门槛
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占比总收入超60%。
2️⃣ 硬性要求
研发费用占比达标、科技人员占比不低于10%。
3️⃣ 核心价值
享受15%企业所得税优惠,各级政府资金奖励。
4️⃣ 品牌效应
显著提升企业公信力,在招投标、融资活动中更具优势。
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的“必经之路”
1️⃣ 核心侧重
考察创新潜力,在技术、管理、商业模式等方面展现创新性。
2️⃣ 准入门槛
相对宽松,审批周期短。
3️⃣ 政策价值
获得政府培育资源,是申报“专精特新”的强制性前置条件。
4️⃣ 资金支持
陕西地区对创新型中小企业无奖励金资金。
02
申报顺序对比
先高新技术企业后创新型中小企业
适用企业
成立满3年,财务数据完整规范。
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占比总收入超60%。
拥有1项Ⅰ类专利或5项以上Ⅱ类专利。
研发费用占比达标,科技人员占比≥10%,研发活动持续3年以上。
公司管理制度条例规范。
优劣分析
除直接补贴外,享受税收优惠,长期收益显著。
创新型中小企业申报的直通车条件。
高新技术企业资质市场认可度高。
前期投入大,若申报失败损失较重。
先创新型中小企业后高新技术企业
适用企业
成立1-2年,处于快速发展期。
有部分研发成果(如2-3项软著或实用新型专利),但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占比未达标。
只考察上一年度研发费用占比,缺乏连续3年数据。
希望获取政策培育资源,建立持续创新机制。
优劣分析
确保基础政策收益,避免“全有或全无”风险。
享受申报辅导、资源对接等专项服务。
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申报的门槛要求。
陕西地区对创新型中小企业无奖励资金。
03
关键提醒
▶ 想冲专精特新的企业
必须先通过创新型中小企业认定,否则无法申报专精特新。
▶ 研发投入不足的企业
先创新型中小企业可梳理数据,为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做准备。
▶ 临近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截止的企业
优先保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可后续补报。
04
误区澄清
Q
误区一:“高新技术企业级别更高,创新型中小企业可有可无”
A: 事实是:创新型中小企业是专精特新的“入场券”,两者定位不同、功能互补。部分地区对创新型中小企业有专项支持,与高新技术企业形成政策组合拳。
Q
误区二:“先报创新型中小企业会影响高新技术企业评审”
A: 事实是:两者指标体系高度契合,先报创新型中小企业相当于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的“全真模拟”,有助于提前发现并修补材料漏洞,提升高新技术企业通过率。
选择申报顺序的本质
是企业基于自身发展阶段的战略判断
成熟型企业(技术成熟、收入达标、研发规范)→先高新技术企业后创新型中小企业,追求效率与长期收益;亦可同年申报。
成长型企业(处于创新初期、需积累经验)→先创新型中小企业后高新技术企业,注重稳健与持续发展。
无论企业选择哪种路径
都可以按照
“科小→创新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
的政策阶梯
合理规划申报节奏
让每个资质都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助推器
来源:欣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错误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