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从申请到授权需多久?发明专利的审查流程有哪些阶段?

· 中国专利新闻

一、发明专利授权周期:从 “基础时长” 到 “特殊情况”

(一)常规周期:22 个月左右的 “标准线”发明专利审查需经过 “形式审查 — 公开 — 实质审查 — 授权 / 驳回” 等环节,各阶段耗时相对固定:

1.形式审查:1-2 个月(审查申请文件是否齐全、格式是否规范);

2.公开阶段:自申请日起 18 个月自动公开(若申请提前公开,可缩短至 6-12 个月);

3.实质审查:约 6-18 个月(从提出实审请求到收到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

4.答复与修改:1-6 个月(根据审查意见进行修改,可能经历 1-3 次答复)。某企业研发的 “新型环保材料制备方法”,按常规流程申请后,1.5 个月通过形式审查,6 个月申请提前公开,10 个月进入实质审查,2 个月后收到一次审查意见,修改答复后 1 个月获得授权,总耗时约 20 个月,接近平均水平。

(二)周期差异:技术领域与申请策略的影响

1.技术领域:机械、电子等领域因技术相对成熟,审查周期较短(约 18-24 个月);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因技术复杂,需额外检索大量文献,周期常达 24-36 个月。某 AI 算法专利因涉及多学科交叉,实质审查阶段耗时 16 个月,总周期达 30 个月。

2.申请策略:选择 “提前公开 + 提前实审” 可缩短周期(比常规流程快 6-10 个月);若需补正材料或多次答复审查意见,周期可能延长 3-12 个月。某高校专利因 “权利要求书不清楚”,经历 3 次补正,总周期比预期多 8 个月。

二、审查流程一阶段:形式审查(1-2 个月)

(一)审查重点:“材料齐全性” 与 “格式规范性”专利局会核对申请文件是否符合基本要求:

1.文件完整性:包括发明专利请求书、权利要求书、说明书、摘要等(缺少任何一项将被要求补正);

2.格式正确性:如权利要求书需分独立权利要求和从属权利要求,说明书附图需有编号和简要说明;

3.费用缴纳:需在申请日起 2 个月内缴纳申请费(发明申请费为 900 元),逾期未缴视为撤回。某发明人因漏交 “说明书摘要”,收到补正通知书,补正后才进入下一阶段,延误 1 个月。

(二)结果处理:

受理或补正

1.受理:材料合格的,专利局发出《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通知书》,确定申请日和申请号(申请日是专利保护期限的起算点);

2.补正:材料存在瑕疵的,发出《补正通知书》,需在指定期限(通常 15 天)内补正,否则视为撤回。补正仍不合格的,予以驳回。

三、审查流程第二阶段:公开阶段(自申请日起 6-18 个月)

(一)公开方式:“自动公开” 与 “提前公开”

1.自动公开:未提出提前公开请求的,自申请日起满 18 个月由专利局自动公布;

2.提前公开:申请人可在申请时或之后提出提前公开请求(需提交《提前公开声明》),快 6 个月可公开。提前公开能尽早获得 “临时保护”(他人使用需支付费用),但也意味着技术方案提前进入公众视野。某初创公司为防止竞争对手抄袭,对其 “新能源电池结构” 专利申请了提前公开,8 个月后公开,比自动公开提前 10 个月获得临时保护。

(二)公开内容与效力公开的内容包括说明书、权利要求书等核心技术方案,公开后任何人可查询。但此时专利尚未授权,若他人实施该技术,申请人需在授权后才能主张侵权赔偿(临时保护期内可要求支付合理费用)。

四、审查流程第三阶段:实质审查(6-18 个月)

(一)启动条件:“主动提出实审请求”发明专利需申请人主动提出实质审查请求:

1.提出时间:需在申请日起 3 年内提出(可与申请同时提出,也可稍后提出);

2.费用缴纳:需缴纳实质审查费(2500 元),未在规定时间内提出或缴费的,专利申请视为撤回。某发明人因忘记在 3 年内提出实审请求,其 “智能温控装置” 专利申请被视为撤回,错失授权机会。

(二)审查核心:“三性” 判断(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审查员会进行全球文献检索,判断技术方案是否符合授权条件:

1.新颖性:技术方案未在申请日前被公开(包括出版物公开、使用公开等);

2.创造性: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 “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如某改良技术仅改变尺寸,因缺乏创造性被驳回);

3.实用性:能够制造或使用,并产生积极效果(纯理论方案如 “永动机” 因无实用性被驳回)。某 “新型水杯” 专利因与 3 年前公开的一款水杯结构实质相同(缺乏新颖性),在实质审查阶段被驳回。

(三)审查意见与答复审查员若发现问题,会发出《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指出不授权理由。申请人需在 4 个月内答复(可申请延期 2 个月),说明修改思路或反驳理由:

1.修改方式:可缩小权利要求范围、补充说明书内容(但不得超出原申请文件范围);

2.答复技巧:针对 “创造性不足”,可提供 “技术效果数据”(如某材料专利通过实验数据证明 “比现有材料强度提升 50%”)。某医药专利收到 “创造性不足” 的审查意见后,申请人补充了 3 组临床试验数据,证明其 “新化合物的疗效远超现有药物”,终通过审查。

五、审查流程第四阶段:授权或驳回(1-3 个月)

(一)授权条件:“无驳回理由”经实质审查,审查员认为专利申请符合授权条件的,会发出《授予发明专利权通知书》,申请人需在 2 个月内办理登记手续(缴纳年费、登记费等),逾期未办视为放弃。

(二)驳回情形:“存在不可克服的缺陷”若申请文件存在实质性缺陷(如新颖性、创造性不达标),且申请人的答复未有效克服,审查员会发出《驳回决定》。申请人对驳回决定不服的,可在 3 个月内向专利复审委员会请求复审。某 “区块链数据加密方法” 专利因 “权利要求书保护范围不清楚” 且修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终被驳回,申请人选择复审后成功获得授权。发明专利的审查流程是对技术创新的 “严格体检”,从形式审查的材料核对到实质审查的 “三性” 判断,每个环节都决定着专利的 “生死”。某专利代理人说:“了解审查流程的本质,不是为了‘钻空子’,而是为了让技术方案以规范的方式通过审查 —— 提前做好文件准备、及时答复审查意见,比盲目催促审查进度更有效。”

若你正在申请发明专利,建议:

① 提交申请前请专业代理人审核文件(可降低补正率 80%);

② 核心技术专利选择 “提前公开 + 提前实审”(缩短授权周期);

③ 收到审查意见后,针对性修改而非盲目争辩。记住,专利授权的关键不是速度,而是技术方案的 “质量” 与申请文件的 “规范性”。从申请到授权的漫长等待,是对创新价值的检验。当你拿到专利证书的那一刻,所有的等待都将化为保护创新的底气。

来源:专利申请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错误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