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现有产品能申请实用新型吗
改进现有产品能申请实用新型吗
NO.1
专利申请一、实用新型的 “保护边界”:不是所有改进都能授权
(一)核心要求:产品的 “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实用新型专利仅保护有确定形状、可移动的产品,且改进需体现在 “形状” 或 “构造” 上:
1.形状改进:产品外部的空间形态变化(如将圆形水杯改为方形,增加防滑凸起);
2.构造改进:产品内部零部件的连接关系变化(如折叠椅的铰链结构优化,使折叠更顺畅)。某企业将 “传统圆形瓶盖” 改为 “带锯齿的螺旋盖”(形状改进),成功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而某团队仅改进 “手机 APP 的界面布局”(无实体形状变化),因不属于产品构造,被直接驳回。
(二)排除情形:这些改进 “不达标”
1.仅改进材料:将塑料水杯换成陶瓷材质,因未涉及形状或构造变化,无法申请;
2.仅改进功能:通过编程让智能手表增加新功能(无硬件结构改动),不属于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3.方法改进:改进 “自行车的焊接工艺”(属于制造方法),与产品本身的形状 / 构造无关,不被认可。某发明人仅将 “普通螺丝刀的金属杆换成高强度合金”(仅材料改进),其申请因未改变产品形状或构造,被专利局驳回。NO.2
专利申请二、3 类可授权的 “改进形式”:从简单到复杂
(一)局部形状优化:小改动也能获保护对产品的某一部位进行形状调整,只要能解决特定问题,即可申请:
1.案例 1:某设计师将 “平板支架的支撑面” 从平面改为 “带 3 个弧形凹槽”,使平板放置更稳固,且适配不同尺寸设备,该形状改进获得授权;
2.核心判断:改进后的形状需带来 “新的技术效果”(如更稳固、更易用、更节省空间),而非单纯的美观变化。需注意:仅改变产品尺寸(如将 10cm 长的勺子改为 12cm),若未产生新效果,会因 “缺乏实用性” 被驳回。
(二)部件连接关系改进:让结构更合理通过改变零部件的连接方式、位置关系,提升产品性能:
1.案例 2:传统台灯的灯杆与底座是固定连接,某团队将其改为 “可 360 度旋转的铰链连接”,并在连接处增加阻尼结构(构造改进),使台灯调节更灵活,该改进获得授权;
2.核心判断:连接关系的变化需是 “非显而易见的”,即不同于现有技术的常规连接方式。某申请人将 “抽屉的滑轨从底部移到侧面”(常见连接方式的简单替换),因缺乏创新性,申请失败。
(三)新增辅助部件:扩展产品功能在现有产品基础上增加新部件,形成 “形状或构造的结合”:
1.案例 3:某企业在 “行李箱” 侧面增加 “可折叠的挂钩结构”(新增部件与箱体形成构造结合),解决了旅行时临时挂物品的难题,该改进获得授权;
2.核心判断:新增部件需与原有产品形成 “不可分割的整体构造”,而非可拆卸的附加件(如给水杯套上单独的杯套,无法申请)。某团队在 “笔记本电脑” 上外接一个散热风扇(可拆卸),因未形成整体构造,其申请未被授权。
NO.3
专利申请三、申请实用策略:从构思到授权的 “避坑指南”
(一)前期判断:用 “三步法” 自我筛查
1.是否为产品:确认改进对象是 “有实体形状的产品”(如工具、设备),而非软件、方法或材料;
2.是否改形状 / 构造:拿出产品实物,指出具体的形状变化(如 “边缘增加倒角”)或构造变化(如 “增加一个弹簧连接”);
3.是否有技术效果:记录改进后解决的问题(如 “安装时间缩短 50%”“故障率降低”),用数据证明价值。某发明人通过这三步,发现自己 “改进的钢笔握笔处弧度” 符合要求,顺利启动申请。
(二)文件撰写:突出 “改进点” 与 “效果”
1.说明书:清晰描述 “现有产品的缺陷”(如 “传统剪刀剪纸时易打滑”)、“改进后的结构”(如 “在剪刀刃上增加 0.5mm 的防滑齿”)、“带来的效果”(如 “打滑率下降 80%”);
2.附图:用立体图、剖视图展示改进部位,标注关键尺寸(如 “防滑齿高度 0.3mm”),某申请因附图未清晰显示改进点,被要求补正;
3.权利要求书:明确界定保护范围,如 “一种防滑剪刀,其特征在于:刀刃边缘设有高度为 0.3-0.5mm 的锯齿状凸起”。
(三)常见误区:这些 “坑” 要避开
1.误区 1:认为 “改进越小越容易授权”—— 某申请人仅在 “筷子末端刻了一道浅痕”(无实质效果),因缺乏实用性被驳回;
2.误区 2:抄袭现有改进并微调 —— 某团队抄袭 “可折叠购物袋” 的结构,仅将折叠次数从 3 次改为 2 次,因 “缺乏新颖性” 被驳回;
3.误区 3:未区分 “发明与实用新型”—— 某改进涉及 “复杂的齿轮传动系统”(需通过算法控制),更适合申请发明专利,却误投实用新型,因超出保护范围失败。
改进现有产品能否申请实用新型专利,核心在于 “是否触及形状或构造的实质性改进,并产生新的技术效果”。某专利代理人说:“实用新型不是‘小发明’的备胎,而是对‘产品结构创新’的精准保护 —— 哪怕改动很小,只要能解决实际问题,就值得申请。”
如果你有改进产品的想法,不妨先拿起纸笔,画出改进后的结构,标注变化部位和带来的效果。若符合 “形状 / 构造改进 + 实用效果”,就可以启动申请。
记住:保护创新不分大小,及时为你的 “小改进” 披上专利铠甲,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从日常用品到工业设备,无数实用的小改进正在改变生活。你的下一个改进,或许就是下一个受保护的实用新型专利。
来源:专利申请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错误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