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有限,专利该投在哪些国值?
预算有限,专利该投在哪些国值?
预算有限,平均分配不如集中火力
有些预算有限的企业是这么做的:每个目标国申请几件专利,既降低了成本,又确保每个国都有专利覆盖。
但这样做,实际的保护力非常有限。
要想靠专利建立有效的技术壁垒,往往要用多件专利交叉覆盖不同技术点,形成从核心技术到周边改进的全方位封锁。
如果每个国都只申请几件专利,结果可能是钱花了不少,却没有一个地方能形成真正的防线。
相比之下,不如把有限预算集中在有价值的市场,深入布局。
哪些市场有价值呢?很多人觉得“产品在哪里销售,哪里就是有价值的市场”,其实不对。
在某国销售 ≠ 一定要申请专利
现实中,并非每个国的专利都有“用武之地”!
比如新加坡和日本。
新加坡市场规模太小,专利维权成本可能比收益还高,这笔“买卖”对大多数企业来说都不划算。
日本整体处于无讼氛围,企业更习惯通过谈判、协商解决侵权纠纷,而不是打侵权官司。日本专利对于日本本土企业来说,还有彰显技术实力的作用,但对大多数我国企业来说只是个摆设。
所以选择国除了看“卖不卖产品”,还要看专利在关键时刻(如维权、谈判)能不能用得上。
怎么判断用不用得上?可以看两点:
专利环境:
当地法律是否完善?专利权是否稳定?是否习惯通过诉讼维权?是不是真能通过执法保护专利权人?
如果专利权随时可能被撤销,或者维权几乎不可行,那申请人拿一大堆专利,也很难形成稳定的保护。而且这类国的专利价值还得“打个问号”。
市场价值:
该地的市场体量大不大?未来有没有增长潜力?市场对企业来说价值大不大?
如果答案不够理想,把预算集中在少数能真正产生保护效果的市场,往往更划算。
当前不考虑销售 ≠ 不需要申请
如果预算不够,那产品暂时不进入的国,就先不申请专利,也可以节约预算?
短期来看可以。但长期来看,企业容易因此错失未来的关键机会。
因为当前不打算销售,并不代表未来没有需求。市场随时在变化,竞争对手也可能提前布局,那时再想进入市场,可能就会阻碍。
那反过来,是不是每个潜在市场都应该提前申请专利呢?
当然不是,但关键市场必须提前布局。
哪些是关键市场?
未来3~5年可能进入的主要市场:这些市场可能对核心业务有重大影响;
能有效制衡竞争对手的市场:通过专利布局阻止竞争对手抢占先机或进入供应链关键环节;
公认战略价值高的市场:这些市场在全球竞争格局中起核心作用,如欧美经济体。
难拿的专利,往往价值更高
美国、欧洲专利审查严格、周期较长,专利权相对“难拿”,不少企业会因此“打退堂鼓”。
但恰恰因为难,这些专利的含金量也更高。
可以说,美国专利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金字招牌”,也是研发能力、综合实力的有力体现,这是其他国的专利都不具备的独特价值。
因此,如果企业希望专利不止停留在“保护层面”,而是发挥更大的战略和形象价值,美国无疑是值得考虑的布局国。而且,只要选对代理所、用对策略,美国专利其实没那么难拿。
来源: 知产观察力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错误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