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新篇章:从严从优从简,赋能高质量发展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新篇章:从严从优从简,赋能高质量发展
引言
2025年10月13日至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高新技术司会同火炬中心,在河北省雄安新区成功举办了“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专题培训班”。本次培训汇聚了全国各省(区、市)及计划单列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主管部门的80余名骨干,旨在从严从优从简推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一环,此次培训不仅提升了管理队伍的专业素养,更为高新技术企业政策落地注入了新动能。
本文将深入解读培训背景、核心政策及未来展望,为读者呈现一幅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全景图。
一、培训背景:为什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如此重要?
高新技术企业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力量,截至2024年底,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突破40万家,贡献了全国超过30%的研发投入和50%以上的发明专利。
然而,随着企业数量激增,认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标准不统一、流程繁琐、监管滞后等问题逐渐凸显,影响了政策红利的释放。为此,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举办此次培训,聚焦“从严从优从简”三大原则,旨在构建更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
“从严” 体现在认定标准的精细化,杜绝“伪高新”现象,确保政策资源精准流向真正创新的企业。
“从优” 强调服务优化,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管理效率,降低企业合规成本。
“从简” 则推动流程精简,破解企业“申报难、审批慢”的痛点。
雄安新区作为国创新示范区,以其前沿的科技生态和改革经验,为培训提供了实景教学的沃土。此次培训不仅是管理能力的提升,更是对国“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的积极响应。
二、政策深度解读: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核心变革
本次培训班围绕高新技术企业政策,设置了财政、税务、知识产权等多元模块,由有关部门和中央党校专家专题授课。以下是关键政策方向的解读:
财政支持:从“普惠”到“精准”
财政部专家强调,未来高新技术企业财政补贴将更注重绩效导向。例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有望从目前的75%进一步提高,但企业需提供更详细的创新成果证明。同时,地方政府将设立“高新技术企业梯度培育库”,对入库企业给予阶段性奖励,推动资源向“专精特新”企业倾斜。
税务合规:强化监管与激励并重
税务部门指出,随着金税四期系统的全面推广,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的核查将更严格。企业需完善研发费用辅助账,确保数据可追溯。此外,针对跨境知识产权交易,新规要求企业披露关联定价细节,防范税基侵蚀风险。这些变化敦促企业从“被动申报”转向“主动合规”。
知识产权:从数量到质量的价值转型
知识产权局专家提出,未来认定评审将更关注专利的“转化价值”。例如,企业需证明核心专利已应用于产品或服务,并产生经济效益。培训班还分享了雄安新区企业的案例:某科技公司因将人工智能专利转化为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成功获得认定并吸引投资。这一趋势凸显了知识产权与产业融合的紧迫性。
民营经济与信访机制:优化营商环境
针对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70%的现状,培训设置了民营经济专题,强调公平准入和纠纷快速处理。新政策鼓励地方设立“高新技术企业信访绿色通道”,解决企业在认定过程中的争议问题,营造稳定透明的政策环境。
三、培训亮点:实景教学与跨部门协同
本次培训突破传统模式,通过专题讲座与实景教学相结合,提升管理队伍的实操能力:
跨部门协同:火炬中心与工信部、税务总局等多部门联动,首次将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汇聚一堂,打破了以往“政出多门”的壁垒。参与培训的某省认定办同志表示:“这种协同模式让我们更清晰理解政策意图,减少了执行中的偏差。”
实景教学:学员们走访了雄安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集群,亲身体验“AI+政务”“区块链+知识产权”等创新应用。例如,在雄安科技创新园,一家生物医药企业展示了如何通过数字化平台一键完成研发费用申报,大幅提升认定效率。
政治素养提升:专家围绕“科技强国与安全”授课,强调高新技术企业在新质生产力中的使命。这帮助管理队伍从宏观战略视角审视认定工作,避免“为认定而认定”的短视行为。
四、未来展望:高新技术企业如何赋能高质量发展?
此次培训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指明了方向,未来工作将聚焦三大目标:
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通过精准认定,培育一批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前沿领域的领军企业,形成创新集群效应。预计到2026年,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将提升至8%以上。
加速科技自立自强:认定标准将进一步向“卡脖子”技术领域倾斜,如半导体、高端软件等。企业需构建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减少对外依赖。
优化惠企政策生态:工信部将推动“全国高新技术企业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整合财政、税务、知识产权服务,实现企业“一次申报、全网通办”。同时,建立动态退出机制,对不符合标准的企业及时清退,保障政策资源高效利用。
来源:协创信科老于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错误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