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专利怎么写通过率高

· 中国专利新闻

一、技巧 1:结构描述按 “3 步说透”,别只说 “半截话”

很多人写结构时,就说 “我这东西能调大小”“能扣紧”,却不说 “零件装在哪、咋连的、咋动”,审查员看不懂,自然驳回 —— 按 “位置 + 连接 + 功能” 的逻辑写,大白话讲细节,才能让人看明白。

常见错误案例

“扳手能调节开口大小”,没说 “调节杆装在手柄哪头、怎么跟钳口连、转调节杆时钳口咋动”,审查员直接判 “没说清”;有家做塑料盒的企业,写 “盒盖能扣紧”,没说 “盒盖边缘的卡扣咋跟盒身的卡槽配合、扣紧后会不会松”,被要求补正。

实操写法:3 步说透,别绕弯

一步:说清零件装在哪:明确 “改进的零件在产品哪个位置”,比如:“在扳手的固定钳口和活动钳口之间,靠近手柄那头装了根调节杆”;

二步:说清咋连接的:别用专业词,就说实际连接方式,比如:“调节杆一头用转轴跟活动钳口连住(能转的那种),另一头穿过手柄上的螺纹孔,拧的时候能前后动”;

三步:说清咋用、有啥用:

“零件咋动、能解决啥问题”,比如:“顺时针拧调节杆,就把活动钳口往固定钳口推,开口变小;逆时针拧开口就变大,一把扳手能拧不同尺寸的螺栓”。

二、技巧 2:

附图标注 “3 个必标”,别漏零件、别乱标

附图是实用新型的 “第二语言”,很多人画图只画个大概轮廓,不标零件编号,审查员对着图找不到文字里说的零件,直接打回 —— 按 “编号 + 明细 + 对应” 标,保准不出错。

常见错误案例

就画了个扳手外形,没标 “调节杆、转轴、螺纹孔” 的编号,审查员没法对应文字描述,让重新画图;有家做水杯的企业,附图里标了 “1 - 杯身,2 - 杯盖”,却没标 “杯盖里的密封圈”—— 这可是核心创新,审查员没看到,觉得跟普通水杯没区别。

实操标注:3 个必做,图文要对得上

必标零件编号:

每个有创新的零件都标阿拉伯数字(1、2、3…),比如扳手图里,1 - 固定钳口,2 - 活动钳口,3 - 调节杆,4 - 转轴;必写零件明细:在图下面写 “图 1 可调节扳手结构示意图”,再附 “零件明细:1 - 固定钳口,2 - 活动钳口,3 - 调节杆,4 - 转轴”;必对应文字描述:文字里提到 “调节杆(3)”,图上必须有编号 3;图上有的编号(比如 4 - 转轴),文字里必须说它的作用(“转轴(4)是用来连调节杆(3)和活动钳口(2)的,能让调节杆转”)。

三、技巧 3:

突出 “1 个核心创新点”,别堆无关细节

很多人写申请文件时,把产品所有零件都写一遍,比如 “扳手有钳口、手柄、调节杆、螺丝、垫片”,却没重点说 “跟普通扳手不一样的地方”,审查员看完觉得 “没改进,跟现有产品差不多”—— 聚焦核心创新,才能让审查员看到价值。

常见错误案例

“手柄用塑料做的,垫片厚 2 毫米”,这些普通零件的细节说了一堆,却没重点写 “调节杆的螺纹结构”(这才是核心创新),审查员没看到差异;有家做书架的企业,写 “书架有层板、立柱、底座”,没突出 “层板能上下调的卡扣结构”,被判定 “跟现有书架没明显区别”。

实操技巧:

聚焦核心,用 “对比” 说创新

先找现有技术的缺点:比如 “普通扳手开口是固定的,只能拧一种螺栓,得带好几把,麻烦”;

再写你的创新咋解决:重点说 “不一样的地方”,比如:“我在调节杆上做了外螺纹,手柄上做了内螺纹,拧调节杆就能推活动钳口动,实现开口调节,一把扳手能拧多种螺栓”;

别堆无关细节:

普通零件(比如手柄材质、垫片厚度)不用写,除非材质有创新,不然会让审查员抓不住重点。

四、技巧 4:“图文互证”,别出现 “图文矛盾”

很多人文字说的和图画的不一样,比如文字里说 “调节杆在手柄左边”,图里却画在右边,审查员一看就乱了,直接要求补正 —— 写完后对着图核对一遍,就能避免这种低级错。

常见错误案例

文字里写 “调节杆穿过手柄顶部的孔”,图里调节杆却画在手柄侧面,审查员判 “图文矛盾”;有家做玩具车的企业,文字里说 “车轮有防滑纹路”,图里车轮却是光滑的,被要求重新改图。

实操核对:2 个必查,确保一致

查位置对不对:

文字里说 “零件 A 在零件 B 上面”,图里零件 A 必须在零件 B 上面,别左右颠倒;

查结构对不对:

文字里说 “零件 A 是圆的”,图里别画成方的;文字里说 “零件 A 有 3 个孔”,图里就画 3 个,别多画或少画。

来源:专利申请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错误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