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审查指南》之发明创造性

· 中国专利新闻

《专利审查指南》中对创造性有哪些判断的标准呢?

本篇为审查指南创造性总览,目的是清楚在应对创造性答复时有哪些角度可以展开,具体的实际审查中的尺度需要通过案例进行持续学习,比如结合案例学习如何理解整体看待的审查原则?

比如非显而易见的组合在各个领域中的案例分析等。

一、重要概念现有技术:

申请日前公开的任何形式的内容。

突出的实质性特点:

又称非显而易见性;仅仅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推理或有限的试验可以得到的,为显而易见。

显著的进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有有益的技术效果。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

又称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本领域所有现有技术,具有常规实验手段,但不具备创造能力;如果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促使在其它领域寻找技术手段,应具有获取其它领域现有技术、普通技术知识和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

二、审查原则与基准在考虑创造性时,应谨记整体看待原则,需要从技术领域、技术问题、技术方案、技术效果整体看待,如果跟着审查员的思路将技术特征拆得七零八落,将目光窄化到某些技术特征,那么将不利于争取授权结果。

审查基准对应创造性的两个要素,对于显著的进步,也就是有益技术效果的判断,除非是四个影响要素部分,直接以取得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作为有创造性的判断依据外,有益效果还是基于突出的实质性特点部分,与区别技术特征的论述相关联。三步法是判断创造性的一般性方法,绝大多数专利都是通过三步法进行创造性判断的。

(一)确定接近的现有技术

(二)明确发明的区别技术特征和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该步骤是找出区别特征,根据区别特征对应的技术效果来确定实际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关于技术效果:说明书记载的任何能够得知的技术效果都可以作为重新确定技术问题的基础;此外功能上彼此相互支持、存在相互作用关系的技术特征,应整体考虑在发明中所达到的技术效果。这提示我们对于区别技术特征应当分组,对于能共同达到同一技术效果的、有关联的特征放入一组予以讨论,其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发明的构思。

对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审查指南强调:

重新确定的技术问题应与技术效果相匹配,不应被确定为区别特征本身,也不应当包含对区别特征的指引或暗示。并提供以下案例辅助理解。

【案例1】技术问题--如何提高消费电子设备的用户账户安全性(根据效果确定的问题);

错误示例1--如何增加掌纹等至少一种生物认证方式(直接为区别特征本身);

错误示例2--如何通过增加认证方式实现消费电子设备的安全性(包含指引、暗示)。

(三)判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否显而易见(是否有技术启示)该部分的应着重理解何为技术启示,现有技术中是否给出将区别特征应用到接近现有技术以解决发明实际解决技术问题的启示。也就是说,在这种启示下,本领域技术人员会在面对技术问题时,有动机改进接近现有技术并获得本发明。

1.区别特征为公知常识:

1.1.公知常识为本领域解决该重新确定的技术问题的惯用手段1.2.公知常识为教科书或技术词典、技术手册等工具书中披露的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案例2】本发明--铝制造的建筑构件;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减轻建筑构件的重量;对比文件--轻质材料制造的钢制构件;公知常识--在建筑标准中,已明确铝作为一种轻质材料,可作为建筑构件;结论:存在技术启示。

2.区别特征被接近现有技术公开重点在于公开,以及作用相同【案例3】本发明--一种氦气检漏装置,整体泄漏检测装置,回收装置,检测具体漏电的氦质谱检漏仪,氦质谱检漏仪包括一个真空吸枪;对比文件1某一部分:一种全自动氦气检漏系统,整体泄漏检测装置,回收装置;对比文件1另一部分:具有真空吸枪的氦气漏点检测装置,可以是检测具体漏点的氦质谱检漏仪,此处与本发明作用相同;

结论:存在技术启示。

3.区别特征被另一份对比文件公开重点在于公开,以及作用相同【案例4】本发明--设置有排水凹槽的石墨盘式制动器,凹槽用以排除为清洗制动器表面而使用的水;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清除制动器表面因摩擦产生的妨碍制动的石墨屑;对比文件1--石墨盘式制动器;对比文件2--在金属盘式制动器上设有用于冲洗其表面上附着灰尘而使用的排水凹槽;

结论:本发明与对比文件1的区别在于在石墨盘式制动器表面上设置了凹槽,该区别技术特征已被对比文件2公开;再来看作用,对比文件1的石墨盘式制动器会因为摩擦而在制动器表面产生磨屑,从而妨碍制动,对比文件2的金属盘式制动器会因表面附着灰尘而妨碍制动,为了解决妨碍制动的技术问题,前者必须清除磨屑,后者必须清除灰尘,是性质相同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石墨盘式制动器的制动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按照对比文件2的启示,容易想到用水冲洗,从而在石墨盘式制动器上设置凹槽,把冲洗磨屑的水从凹槽中排出。由于对比文件2中凹槽的作用与本发明中凹槽作用相同,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动机将对比文件1和对比文件2结合,从而得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存在技术启示。

三、六种特殊类型发明创造性2组合发明2.1.显而易见的组合(简单叠加)已知产品或方法组合,各自以常规方式工作,总效果等于分效果综合,在功能上无相互作用关系。

【案例5】本发明--带电子表的圆珠笔,将已知的电子表安装在已知的圆珠笔上。

结论:属于简单叠加,不具备创造性。

2.2.非显而易见的组合各技术特征在功能上彼此支持,并取得了新的技术效果了;总效果比分效果之和更优越,则这种组合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具备创造性。

【案例6】本发明--深冷处理及化学镀镍-磷-稀土工艺,将公知的深冷处理和化学镀相互组合;现有技术--在深冷处理后需要采用非常规温度回火处理,消除应力,稳定组织和性能;

结论:本发明深冷处理后不回火,而是化学镀,不但省去了回火步骤,还能使工件具有稳定的基体组织以及耐磨、耐腐蚀、与基体结合良好的镀层,具备创造性。

3选择发明考虑的主要因素是:是否带来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案例7】现有技术--很多加热的方法;本发明--某一种已知的电加热方法;

结论:没有预料不到的效果,不具备创造性。

【案例8】本发明--规定一种惰性气体的流速;现有技术--而确定流速是可以通过常规计算得到的;结论:能通过常规手段得到且没有产生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不具备创造性。

【案例9】本发明:改进组合物Y的热稳定性,确定Y在某组分中的低含量;现有技术--可以从组分X和Y的人稳定性关系曲线中推导出该含量;

结论:能够从现有技术中直接推导出来的选择,不具备创造性。

【案例10】现有技术--催化剂的用量从2%起,产率开始提高;而且一般专业人员为了提高产率也是采用提高催化剂用量的方法;本发明--采用较小的催化剂用量比0.02-0.2%,提高产率11.6-35.7%,大大超出了预料的产率范围,同时简化了对反应物的处理工艺;

结论:产生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具备创造性。

4转用发明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转用的技术领域的远近、是否存在相应的技术启示、转用的难易程度、是否需要克服技术上的困难、转用所带来的技术效果等。

【案例11】将柜子的支撑结构转用到桌子的支撑;

结论:类似相近领域转用,未产生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不具备创造性。

【案例12】将飞机的主翼用于潜艇可以改进潜艇的升降性能,改进后潜艇不再仅仅依靠排进水进行升降,这种改进带来了极好的升降效果,而且克服了介质改变、与水平舱协作等技术问题。

结论:产生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克服了原技术领域中未曾遇到的困难,具备创造性。5已知产品的新用途发明需要考虑:新用途与现有用途技术领域的远近,新用途带来的技术效果等。

【案例13】作为润滑油的已知组合物用在同一技术领域中作切削剂;

结论:仅仅使用了已知材料的已知性质,不具备创造性。

【案例14】将木材杀菌剂的五氯酚制剂用作除草剂取得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结论:产生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具有创造性。

6要素变更的发明需要考虑:

是否存在技术启示、技术效果是否可以预料等6.1.要素关系改变的发明形状、尺寸、比例、位置、作用关系发生了变化,变化没有导致发明效果、功能及用途的变化,或者发明效果、功能及用途的变化是可预料的,不具备创造性;反之则具备创造性。

【案例15】现有技术--刻度盘不动、指针转动的测量仪表;本发明--刻度盘动、指针不动;结论:动静转换,没有产生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不具备创造性。

【案例16】本发明--剪草机,刀片斜角与公知不同,该斜角可以保证刀片的自动研磨,而现有技术中刀片角度不具有自动研磨的效果,具备创造性。

6.2.要素替代的发明【案例17】泵,动力源采用液压马达代替现有技术中的电机,等效替代不具备创造性。

6.3.要素省略的发明省去某要素后,相应功能也消失,则不具备创造性【案例18】涂料组合物,不含防冻剂,且不具有防冻效果,不具备创造性。

四、四个影响要素以下四种情况下,不轻易作出不具备创造性的结论。

1.发明解决了人们一直渴望解决但始终未能获得成功的技术难题【案例19】在农场中,一直渴望解决牲畜身上无痛无毛损打永久性标记的技术问题;发明人基于冷冻使牲畜表皮着色这一发现而发明冷冻“烙印”的方法解决了该问题,具备创造性。

2.克服了技术偏见【案例20】电动机换向器与电刷间截面,通常认为越光滑接触越好,电流损耗越小;本发明--将换向器表面制出一定粗糙度的细纹,电流损耗更小,优于光滑表面,克服了技术偏见,具备创造性。

3.发明取得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质”的变化--产生新的性能;“量”的变化--超出人们预期的想象。

4.发明在商业上获得成功成功是由技术特征直接导致的,反映了有益效果,说明了非显而易见,具备创造性。该部分的尺度把握是比较严格的,除了要证明商业上的成功,通常要有较大的销售额或者与同行相比是成功的;还要证明与专利的关联性,以及与区别特征的关联性,也就是要说明正是有了区别特征的改进,才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必要时可能要提供现有技术的销售对比,这点想要证明是极难的;除此之外,可能还要合理排除销售营销等带来的商业成功,比如要证明并未投入更大的销售管理费用等。

五 四个注意事项

1.创立发明的途径不管是历尽艰辛还是唾手可得,不应成为影响发明创造性的评价。

2.避免“事后诸葛亮”多做事实比较,减少或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

3.对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的考虑能采用三步法判断的采用三步法,在采用三步法判断时不应强调是否具有意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所以关于第四部分第3种情况,在有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时,不应轻易做出没有创造性的判断,这一条的使用是及其受限的。

来源:专利棱镜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错误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