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授权面临的AI挑战

· 专利业务

1、序

不得不说,现在的专利市场主需求是授权。从证书需求(授权)和保护需求的比例来看,至少在8:2的比例关系。那么,AI审查之后,专利授权会有什么影响呢?

2、模糊审查阶段的结束

2.1 何为模糊审查自从预审和优审以来,由于审查权部分下放,比如预审员提前审之后,带着标记到审查员那里,审查员就可以放松一些。比如优审案子提出之后,带着标记到了审查员那里,也可以放松一些。这就导致在近几年,全风险业务需求比较旺盛。因为快+授权是一个核心需求。审查权部分下放实际上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对于有标记的案子,可以适当放松。这一放松,就等于部分案子可以模糊审查。

同时,部分案子的模糊是内部质检规则的变化,是一个风气,是一个习惯,所以,整体上存在了模糊审查的结果。从代理人端看到的就是:审查质量不佳,形式问题的审通多,一通结案的情况多,直接授权的情况多,打电话提前沟通结果的情况多。实际上,这都是模糊审查或者内部审查风气的问题。

2.2 AI为什么会导致模糊审查的结束放松是不得已,是审查权下放的必然结果。不能又放下去,耗费了很多人力物力,还到审查员那里还是同样的审查吧。换一句话说,为什么要预审。是因为审查资源不够的问题。那么,AI会解决审查资源不够的问题吗?

很显然,是可以的。AI赋能之后,一个人是可以干四个人的活的。所以,模糊审查要换一个形式了。同时,2025年之后,你也发现了预审和优审的也不一定都授权了。这是在收。收的逻辑也是,审查员那里有审查资源了。

3、审查质量是整体提升的说实话,自从开始在全国设立审查协作中心以来,审查质量是逐步下滑的,这里面原因很多,比如培训不如以前了,比如内部质检也不那么严格了,比如专业不如zz了,比如预审的模糊审查,比如,整体风气的问题等等。但是,AI出来之后,从整体值平均值来看,效率和质量均能提升了。很多事情,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比如要了效率,质量就兼顾不了;要了质量,效率就必须做出牺牲。除非在技术上获得突破。恰恰的是:AI就是突破。

4、突破后的结果

4.1 一个指标授权率是有指标的,比如内部定在50-55%之间,那么,你的案子能不能授权,不仅仅看自己的案子,自己的审查员,自己的审查时间,还需要看其他案子的授权概率。你的目标是排进50-55%之内。

4.2 PK的实力如何排进50-55%之内,在具体案子上,就要看你和审查员PK的实力。他的AI审查逻辑能否搞定你,或者,你能否搞定他。虽然以前也是拼这个,但是,现在模糊审查更看答审的沟通能力了。

4.3 技术上的难度这一点我后面会专门起个文章,我想说的是,AI的引入会提高创造性的审查高度,特别是加快审查的授权收了之后。

来源:知产人李鑫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错误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