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试点示范项目评审有感
专利试点示范项目评审有感
一年一度的上海市专利试点示范评选工作刚刚结束。很荣幸,今年继续作为专利工作试点示范项目的评审专家。
在审查了27家企业的申请材料后,基本看到了上海各式各样的企业业态。纵览了创建全球科创中心的上海各类科技型企业的创新发展情况、知识产权情况。这27家企业既有年纳税额过亿的行业标杆,也有人数几十人、经营额不足百万的小微企业,既有母公司是上市百强企业的大型外企,准备IPO上市的科创大咖位,也有在传统领域兢兢业业耕耘的小公司。
评审材料会看到包含企业基本情况、经营情况、知识产权现状、知识产权工作计划、经费、具体方案等。可以说能走到评审环节的企业都具备了一定的创新基础,具有较强的知识产权意识,看完这些项目后,个人感觉是对上海市各行行业的企事业单位有个整体感受,对于知识产权管理的现状、企业的痛点、存在的问题都有全新的认知。
现在项目评审已全部结束,结果已录入系统不可更改。鉴于评审要求及业内行规,本篇文章将讨论共性问题,任何企业的特性或企业材料内容不作讨论。谢谢理解。
· 评审中发现:·
今年参与评选的企业质量上比往年有很大的提高。无论是科创内容,技术体系、还是知识产权架构、人员构成,各维度显示,上海的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创造、运用方面已经初见规模。
上海各企业对于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肉眼可见。体现在材料上就是:超过半数的企业进行了知识产权体系贯标,设立了独立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近1/3的企业进行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购买了专利保险及商标保险,几乎所有的企业对于未来科研发展的知识产权都做了详细且专业**的规划布局。
· 评审专家比较关注的点在于:·
知识产权工作情况(知识产权体系建设与培训宣传,有无进行管理规范认证),知识产权创造情况(PCT专利情况)、知识产权运营情况(促进知识产权实施的措施和效果),知识产权信息利用情况 (专利信息嵌入企业创新发展)、知识产权保护情况(建立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机制、分级分类保护方案)、知识产权战略情况。
当然,还会重点考量申报企业的经营情况、研发投入、知识产权经费投入、获奖情况、试点示范专利工作方案等等。
对知识产权的发展越来越重视,这导致未来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如何通过有效实施企业的知识产权发展战略、规范知识产权管理推动企业发展,提高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变得尤为重要。提高意识,先行布局,至少要对IP这一方面有所了解、认识。
当然,问题也存在不少。有些企业申报材料准备不仔细不认真,专业术语使用不当,甚至还有错别字。比如一家企业在描述本单位研发能力时写道“目前,公司行业地位排名第几”对啊,第几呢?不能让评审专家来填空吧,还有的在写专利情况中描述“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这是专利工作材料,不是招股说明书啊。这些明显是提交材料的时候没审核。还有的描述自己专利授权很多,其实仔细看附件材料,应该是申请专利而已。
来源:敦敏二公子,文章略有删减,文章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