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申请前查新检索

· 中国专利新闻

审查阶段的检索专利审查指南规定每一件发明专利申请在被授予专利权前都应当进行检索。检索是发明专利申请实质审查程序中的一个关键步骤,其目的在于找出与申请的主题密切相关或者相关的现有技术中的对比文件,或者找出抵触申请文件和防止重复授权的文件,以确定申请的主题是否具备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和第三款规定的新颖性和创造性,或者是否符合专利法第九条一款的规定。

实用新型专利检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短期专利检索参照执行。专利申请前的检索结合实践,在专利申请前由申请人或其代理人主动进行检索的常见目的如下:评估授权前景:通过查找现有技术,预先判断发明是否具备新颖性和创造性,避免提交几乎肯定会被驳回的申请,节省时间和费用。

优化申请文件:了解现有技术后,能更精准地撰写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明确保护范围和发明点。

避免资源浪费:发现已有高度相似或相同的授权专利或公开技术,可以避免重复研发和无效的申请投入,将资源转向更有价值的方向。

防范潜在风险:检索过程可能揭示他人拥有的有效专利,提示潜在的侵权风险。这使申请人有机会提前调整策略,如修改设计、寻求许可或评估专利无效的可能性,避免遭遇侵权诉讼。检索的范围进行检索前需明确其范围,这通常包含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被检索数据范围和目标数据范围。

被检索数据范围是指需要进行检索分析的具体对象或技术内容,而目标数据范围则是指检索活动所要查找和对比的参照集合。明确界定这两个范围是进行有效专利检索的前提。以评估专利申请授权前景(新颖性、创造性)为例,被检索数据范围是申请人提供的用于专利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身。目标数据范围则是相关领域的现有技术。现有技术是指在该专利申请之前(若要求优先权,则为优先权日之前),已在世界范围内通过任何方式为公众所知悉的技术,具体包括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的技术、在国内外已公开使用的技术,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如公开演示、报告、广播等)为公众所知的技术。

以防范潜在侵权风险(自由实施分析/FTO)为例,被检索数据范围是企业自身当前正在实施或计划实施的具体技术方案或产品/工艺特征。目标数据范围则是该企业技术实施所在地(或产品制造、使用、销售、许诺销售、进口地)目前处于有效状态(即有权)的所有授权专利文件及其权利要求所保护的技术方案。检索目的是排查实施该技术是否会侵犯他人的有效专利权。

检索目的被检索数据范围目标数据范围评估授权前景 专利法第22条(新颖性/创造性)拟申请的技术方案全球现有技术(所有技术载体)防范侵权风险 专利法11条(侵权判定)实施的技术手段有效专利(时间有效、地域有效)优化申请文件 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八章权利要求草案同类专利审查历史及撰写范式避免重复研发 专利法第9条、第22条在研技术细节已授权专利+已公开申请+开源技术

本文后面的介绍,以专利申请前的评估授权前景为例。输入资料:拟申请的技术方案(技术交底书)输出资料:依据检索结果评估新创性,建议/不建议申请检索技巧检索所依据的文本,通常由申请人提供的技术交底书构成(如有附图,应包含在内)。

然而,申请人撰写技术交底书的水平参差不齐,呈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个别情况下甚至仅要求代理人进行现场考察。因此,代理人应积极引导申请人完成技术交底书的撰写,或通过有效沟通自行整理出符合要求的技术交底书。一份完善的技术交底书应涵盖以下关键内容:所属领域或相近领域的现有技术背景介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为解决该问题所提出的技术手段;以及实施该技术手段所能带来的有益效果。检索准备把握整体发明构思:代理人应充分研读技术交底书,梳理出清晰的“问题-手段-效果”逻辑链条。

准备工作的核心应聚焦于把握整体发明构思(即贯穿始终的“问题-手段-效果”逻辑),而非孤立地罗列全部技术手段。相应地,此阶段重点也不应局限于局部技术特征的字面含义,更没必要拘泥于技术交底书及其附图的每个细节。必要时,代理人可在正式检索前进一步查阅相关背景技术资料,以加深对相关领域技术状况的理解。尤其当难以准确理解技术交底书内容时,更应优先对该领域的背景技术进行学习或补充调研。试检-确定大方向确定技术领域/分类号:技术交底书中申请人可能已指明技术领域,但代理人仍需在深入把握整体发明构思的基础上,重新确定相关的技术领域。通常,可依据技术方案实现的核心功能及其典型应用场景进行领域划分。确定技术领域后,可以通过对照IPC(CPC)分类表确定分类号;也可以通过关键词去数据库检索,根据检索出专利的分类号情况确定分类号。

在确定分类号时,需注意以下两点:一,一个技术方案往往涉及多个技术侧面,因此可能存在多个适用的分类号。二,分类号体系是层级结构,越下层(细分)分类号涵盖范围越窄。检索时不必强求细分的分类号,选择能够恰当覆盖发明核心内容的层级即可。下图中,通过技术领域关键词“钻头”去IPC分类表中查询,可以匹配到多个关键词,此时代理人可以根据技术交底实际情况确定分类号。例如,分类号一:B23B51/00(用于钻床的刀具)。下图中,通过关键词“钻头”去专利数据库检索标题,可以匹配到多件专利申请,统计他们的分类号,以E21B10和B23B51居多。通过将技术交底书的核心内容复制到语义检索系统,匹配到多件专利申请,统计他们的分类号,也以E21B10和B23B51居多。需说明的是,上述方法应结合技术方案的实质特点灵活运用。建议代理人通过多种途径相互验证,必要时可同时采用多个相关分类号或其上位分类号,以确保检索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总结,从把握整体发明构思出发,围绕“问题-手段-效果”逻辑链条:考虑基于语义检索/关键词检索后通过统计排序获取合适分类号;考虑同时使用CPC和IPC分类号;考虑确定多个合适分类号;考虑使用分类号的上位层级和邻位层级。初检-试探检索式检索基于检索式进行,检索式则由一个个检索要素(或称关键词)构成。因此, 选择合适的关键词至关重要。

鉴于我们的检索目的——即专利申请前的授权前景评估(旨在评估技术交底书所描述技术的创新性)——就检索策略而言,我们的核心目标在于否定其创新性,或为确认其创新性提供依据。因此,在确定检索式或检索要素之前,一项关键工作是对技术特征进行分级。通常,技术特征可分为以下三个层级:常规技术特征: 指本领域普遍采用的、明显不具备创新性的特征(例如,连接关系类特征中的“螺纹连接”);关键技术特征: 指解决技术问题的核心发明点。这类特征通常通过与申请人沟通确认,或由代理人基于经验判断得出;准关键技术特征: 指虽非解决技术问题的核心,但代理人基于其工作原理或效果,判断其可能具备一定创新性的特征。下图为迷你折叠风扇技术交底书的部分内容,我们通过颜色对常规技术特征和关键技术特征进行了标记,其中没有找到准关键技术特征。在初步检索阶段,应主动忽略常规技术特征,集中资源检索关键技术特征。若关键技术特征未被公开(即无匹配对比文件),则无需检索准关键技术特征;若关键技术特征已被公开,则需进一步检索准关键技术特征,评估其是否可能构成创新点。通常而言,为实现特定功能或解决特定技术问题,关键技术特征往往由多个技术特征的组合共同构成,而非单一特征独立实现。

另外,关键技术特征也可能有多组。基于此,我们可初步构建如下检索式:(TI=(风扇) AND DES=(折叠 and 旋转)) AND (IPC=(F04D25) OR CPC=(F04D25))。通过该检索式,我们获取到579条结果。可以进入列表页,对排在前面的检索结果快速瞄一眼,结合附图和摘要或者权1看看检索结果与技术较低书的相关性大不大。在此步骤中,我们的核心目标并非定位对比文件,而是通过系统性测试不同关键词组合,观察检索结果的覆盖范围与精准度,从而筛选出优检索式组合。该过程本质上是为正式检索构建高灵敏度检索方案的预演工作。针对检索结果过载的情况,需分析无效检索结果的共性特征,通过追加限定性检索要素进行过滤。例如利用上式检索手持风扇时,风扇检索中高频出现家用产品,可添加(手持 OR 便携)等场景关键词压缩范围。针对检索结果不足的情况,可系统性扩展检索要素,例如扩大分类号覆盖范围(如H02K5→H02K5 OR H02K7)。

总结,从对技术特征进行分级出发,围绕“关键技术特征”构建检索式:在“关键技术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其他关键词对结果范围进行放大或缩小,得到初步的检索式。检索式可能有多个。正检-筛选对比文件正式检索的核心目标是筛选出可评价本申请新颖性与创造性的对比文件。

检索式以初检确定的方案为基础进行结构化扩展,主要方法包括:同义词扩展,示例(迷你 OR 小型 OR mini);近义词扩展,示例(折叠 OR 收纳 OR 收缩);功能/效果描述扩展,当技术特征采用通用表述时,转换为功能性语言,例如上例中用(折叠 AND 旋转)代替具体结构特征,覆盖支架折叠技术本质。尽管初检(确定检索式)与正检(对比文件筛选)在理论模型中分步描述,但实务操作中二者高度融合。

初检阶段即通过多次检索结果反馈,持续优化检索词组合(如:检索式V1→结果分析→生成V2→结果分析→生成V3),直至达到查全/查准平衡点;正式检索阶段则基于此平衡点,对检索式进行要素同质扩展(如同义词/近义词/功能表述补充),不改变初检确立的核心要素逻辑,仅通过要素外延扩容降低漏检风险。在正式检索的对比文件筛选中,检索结果量通常可控(建议 ≤100篇,结果太多时可只看前面部分),代理人可采用以下流程处理:快速浏览阶段,使用“附图-摘要关键信息聚焦”模式(如高亮技术特征词)以10-20秒/篇完成初筛,标记潜在对比文件;交叉验证阶段,待所有检索式执行完毕后,集中阅读标记文件。

重点比对关键技术特征覆盖度,与技术交底书逐项对比,确认对比文件是否破坏新颖性/创造性。将相应的对比文件公开号和找到该对比文件的检索式填入检索报告中,并将对比文件与技术交底书的特征对比过程和新创性判定结论填入检索报告。

来源:写个专利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错误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