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怎么选?

· 专利业务

案例1:机械老板硬要申发明专利,多花6千+等1年,啥也没捞着

去年有个做自动化生产线的张老板找我,一开口就说:“我给传送带给改了个驱动结构,效率比以前高30%,必须得申发明专利!这技术这么好,用实用新型太掉价了。”

我当时劝他:“你这就是给传送带的齿轮加了个定位槽,属于局部结构改进,实用新型足够了,发明专利要求高,不一定能过。” 可张老板不听,非要找代理申发明专利。

结果呢?

材料交上去3个月,审查员就给打回来了,说“创造性不够,没达到发明专利的要求”。张老板不甘心,又花3个月改材料、答复审查意见,折腾到14个月,还是被驳回了。前前后后算下来,申请费+实审费花了6800元,时间精力搭进去不少,连个专利证书都没拿到。

后来张老板没办法,听了我的建议申了实用新型。没想到8个月就拿证了,申请费才500元,因为是小微企业还享了减免,实际只花了150元。他后来跟我说:“早知道当初不瞎折腾了,白白多花了6千多,还耽误了设备上市的时间。”

给大家提个醒:如果你的技术只是“设备结构改进”“零件形状调整”,比如给机床改个夹具、给齿轮加个定位槽,优先选实用新型就够了。发明专利对“创造性”要求特别高,得比现有技术有显著进步才行,这类小改进很难达标。而且实用新型只审形式和新颖性,通过率高、拿证快,还能省一大笔钱。

案例2:电子团队图快选实用新型,被驳回后改申发明专利,耽误10个月上市

有个做智能传感器的李总,去年研发了一款“低功耗检测电路”,核心是靠优化算法降低能耗。他们团队急着赶在竞品前面上市,觉得“实用新型6个月就能拿证,快”,没多想就提交了申请。

结果没过多久,审查员直接驳回了,理由是“技术核心是算法改进,不是电路结构改进,不符合实用新型保护范围”。这时候再改申发明专利,又得重新走流程,等拿到发明专利证书时,已经比竞品晚了10个月上市。

原本他们预估能占30%的市场份额,只抢到10%,光这一项损失就超百万。更亏的是,前期为实用新型花的500元申请费、2000元代理服务费全打了水漂,改申发明专利又多花了7500元,前后多支出1万元。

李总后来懊悔地说:“当初要是搞清楚专利类型的区别,也不至于这么被动。”

这里必须说清楚:如果你的技术核心是“方法、算法、配方”,比如APP的推荐算法、食品的加工方法、药品的配方,那只能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只保护“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两者的结合”,像算法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方法类”技术,根本不在它的保护范围内,强行申请只会被驳回,耽误时间。

案例3:外贸老板只申实用新型,想拓展海外市场时傻了眼,多花12万还丢了德国市场

深圳有个做家居用品的王老板,去年开发了一款“可折叠收纳箱”,觉得国内市场先保住就行,就申了个实用新型,很快拿了证。今年想拓展欧洲市场,才发现一个大问题:欧洲、美国这些国,根本没有“实用新型专利”这个说法!

没办法,王老板只能在海外重新申请发明专利。不仅多花了12万(含翻译费、各国申请费),还因为国内的实用新型专利不能作为“优先权基础”,等他在德国提交申请时,发现已经被别人抢先注册了相似专利,只能放弃德国市场,这一下就损失了超50万的订单。

其实他当初要是规划清楚,完全能避免这个坑:国内先申实用新型,快速拿证保护国内市场;同时提交发明专利申请,用发明专利做海外优先权基础。这样既能快速保护国内市场,又能为海外布局铺路。结果他只图国内省事,多花12万不说,还丢了一块重要的海外市场。

给做外贸的老板提个醒:如果有海外布局的计划,一定要搭配发明专利!实用新型是咱们国特有的,海外大多不认可;而发明专利是全球通用的,能通过PCT途径同时向多个国申请,还能享受12个月的优先权

——就是说国内申请后12个月内,在海外申请时,能视为和国内同一时间提交,避免被别人抢注。

给大家总结“专利选型3步法”,5分钟就能判断该选哪个

不用再纠结“哪个更高级”,按这3步选,准没错:

一步:先看技术类型

——搞清楚“能不能选”

- 能选实用新型的:只限于“产品的形状、构造改进”,比如带凹槽的杯子、可折叠的椅子、有特殊齿轮的设备; - 只能选发明专利的:方法、算法(比如APP的推荐算法、食品的加工方法)、没有固定形状的产品(比如药品配方、化工材料)、不是结构改进的技术(比如芯片的逻辑电路设计)。

二步:再算时间成本

——想清楚“要不要快”

- 要是急着用(比如赶项目投标、怕竞品抄袭):选实用新型,6-8个月就能拿证; - 要是不着急(比如做技术储备、评高企):选发明专利,虽然要等2-3年,但授权后保护期有20年,比实用新型多10年。

三步:估费用预算

——算明白“划不划算”

- 预算有限(比如小微企业、个人开发者):选实用新型,5年下来全程费用(申请费+年费)也就1000元左右; - 预算充足(比如有海外布局、技术价值高):选发明专利,5年全程费用(申请费+实审费+年费)大概1.5万元,是实用新型的15倍左右。

来源:专利申请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错误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