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保护的是技术构思,是创造性的想法

· 专利业务

虽说很多的专利是在产品生产出来以后,甚至大量上市之后再申请的。但这种做法是在亡羊补牢。好的做法应该是产品未动,专利先行。在时间线上,先布局好专利,再让专利为将要上市的产品保驾护航,而不是反过来。出于扩大保护范围的目的,专利申请的范围比实际研发项目的范围更大。

甚至于说,在时间线上,申请专利的时间比研发更早,即研发项目还没有完成,就已经申请了大量的专利。研发立项时,研发过程中,都有大量的想法产生,便对应地申请了大量的专利。归根结底,专利保护的是技术构思,是创造性的想法。而专利上的技术可行性,只要逻辑上合理,不自相矛盾,不违背科学原理,可以自行其说,且说得圆满就可以。审查员是在书面审核,并不会要求申请专利的申请人,已经申请的专利要经过模拟验证或者试验验证,审查员也不会自己去验证。

从这个层面来看,申请专利在技术可行性上比发明人通常理解的范围也更宽。这并不是说,申请专利的技术不要求「真实可行」,而是现有的审查资源不支持,估计未来也不会支持,不支持又有何妨?

——大不了申请人申请了一个可以授权,但没有什么市场价值的专利申请;没有市场价值,又不会伤害到谁?研发本来就已经是在研究未来了,专利比研发还要早。专利还要应对比研发更多的未知和不确定性,难怪有那么多人会认为:专利就是单纯地专利,专利就是想想,专利就是瞎写?

对于研发人员而言,不能单单只是按照当前的常规想法来判断,如果这样判断,那这个想法就不能称之为未来的想法,而是现在的想法。未来的想法才能应用于未来的产品,而现在的想法是不合适应用到未来的产品上的。对于审查员而言,肉身在现实生活中,没办法跳到未来去判断,只能在现在来判断。还好由于审查员没有实际做研发,不受限于研发经历所导致的固定思维。

一些「夸张的、现在看来不切实际的」想法,只要逻辑合理自洽,也可以给授权了。要是现有的审查资源支持审查员有与发明人一样的能力,去验证技术可行性之后,再给授权,那肯定会扼杀很多的未来产品的。

——光有好的想法不行,得要在现在就做出来未来才能做出来的产品,得要在现在就先验证出其可行性?

未来的产品和可行性验证,未来去做吧。从现在的时间节点来看,未来是存在不确定性的,现在申请专利中的「超前想法」、「技术趋势预测」是否是真的瞎想、瞎写,只能在未来到来之后,反过头来验证。

有一点倒是确定的:这单纯地专利中的一部分,会真的成为未来研发的内容,而未来研发内容中的一部分,又会真的成为未来的产品。

来源:高学峰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错误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