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周期变慢!授权率下跌!实用新型专利价值提升
申请周期变慢!授权率下跌!实用新型专利价值提升
为何申请周期越来越长?
关注专利申请的都有感观,以前6-9个月就能把实用新型专利拿到手,现在生生延迟了三四个月,要10-14个月才能下来。
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1.申请数量多,审查积压加剧: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门槛不高、性价比高,一直是专利申请数量较多的专利,案子多审查员忙不过来,导致待审案件大量积压。
2.审查标准趋严:专利局持续严审提升专利申请质量,特别是对实用新型专利的新颖性、实用性和“明显创造性”的审查更为细致深入,单个案件的审查时间自然增加。
为何授权率出现下滑?
2025年1-2月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量同比暴跌42%,发明专利授权量下降28%,创下近十年大跌幅。
影响因素如下:
专利审查角度
1.“明显创造性”门槛提高:今年不少实用新型因"26.3条款"大量驳回,这是授权率下降的核心原因。审查员对技术方案的创造性高度要求更为严格,大量缺乏实质性创新、仅为简单拼凑或微小改进的申请被驳回。
2.打击非正常,低质量申请被“挤出”:专利局今年打击非正常力度非常大,约谈代理机构,针对性整治编案。不以保护创新为目的的非正常专利申请,大量撰写粗糙、创新含量低的实用新型申请在审查中被刷掉。
3.预审制度收紧:回归正规,减少"包授权"占用;所以,很多实用新型走不了预审、优审名额,加急不了只能改为普通申请。
4.重复申请管控: 对于同一申请人就明显相同的技术方案重复提交的实用新型申请,审查更为严格。
企业及个人申请角度
1.企业“广撒网”策略:部分企业为满足高新技术企业资质、招投标等刚性需求,通过提交大量低质量申请“赌概率”,导致申请量增加但授权率下降。
2.高校及个人用途异化:专利被异化为职称评定、毕业要求的“学术GDP”,这类低价值申请在审查趋严背景下更易被驳回。
实用新型专利还值得申请吗?
申请实用新型肯定还是值得的,在三类专利中仍具性价比!
1.保护“微创新”利器: 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其结合所提出的具有实用性的新技术方案,实用新型依然是快速获得保护的理想途径,尤其适合技术迭代快的领域。
2.授权相对较快:虽然周期变长,但相较于发明专利(通常2-3年以上),实用新型获得授权的时间(目前平均可能在8-14个月)仍有相对优势。
3.便于快速维权: 专利是需要授权下证才能维权的,发明申请时间太长了,遇到侵权难以及时维权。而实用新型专利一旦获得授权,权在遭遇侵权时,可以快速发起行政查处或诉讼维权。
4.高企认定、知产实缴、项目申报加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知产实缴、科技项目申报、企业融资上市等场景中,实用新型专利仍然很有用,不可或缺。
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去选择,一个是考虑自身的产品能否申请、一个是自己用专利证书的时间,有需要的也请提前计划安排,如果专利来不及,可以以申请多件软件著作权替代。
高质量申请是授权破局关键
1.专利创新挖掘下功夫:从工作和生活中挖掘技术方案的独特性和解决的实际问题,确保其具备足够的创新高度,避免提交低水平拼凑的方案。
2.做好专利检索评估:申请前务必进行充分的新颖性检索,避免重复或近似,评估申请及授权可能性,避免盲目提交。
3.提升撰写质量: 委托专业、经验丰富的专利代理师进行撰写,清晰、准确地描述技术方案,突出其新颖性和创造性点,构建稳固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4.真实保护需要:有创新点及时申请,没有的话不要功利性编造,根据企业的实际技术成果和市场保护需求,有的放矢地进行申请布局,不要只追求申请数量,结果下不来。
来源:企服小百科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错误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