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能带来什么
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能带来什么
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简称“高企”),对企业来说好处实实在在。直接的吸引力莫过于税收减免。 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指出,经认定的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所得税税率能从标准的25%降到15%,这直接减轻了企业的税务负担。
融资方面,高企身份也能带来便利。 比如,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参照外汇管理局发布的《关于支持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的通知》(汇发〔2022〕16号),在等值500万美元额度内自主借用外债,相当于多开了一扇融资的门。对于规模不大的中小高企,股东权益变动时也有特殊关照。 根据《关于将自主创新示范区有关税收试点政策推广到全国范围实施的通知》(财税〔2015〕116号)和后续的国税总局公告(2015年第80号),中小高企如果用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或资本公积给个人股东转增股本,个人股东若一次性缴税有困难,可以自己规划分期缴税,长能分5年缴清个税。
企业经营难免有顺境逆境,高企资格在弥补亏损上提供了更长的缓冲期。 《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延长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亏损结转年限的通知》(财税〔2018〕76号)说了,企业获得高企资格当年,资格生效前5个年度里还没补完的亏损,结转以后年度弥补的时间从5年拉长到了10年。
许多地方政府还会给高企“发红包”。 像那些首次通过认定的、资格期满当年重新认定成功的,或者从外省市整体搬过来的高企,通常都能拿到一笔财政奖励资金。在争取科技项目资源时,“高企”这块牌子分量不轻。 无论是高新技术企业本身还是培育中的企业,申报科技重大专项、创新平台计划等项目时,常常能获得优先支持。说到底,高企是国级的资格认证。 它代表着企业在技术创新和持续发展能力上得到了官方背书,本身就是一块响当当的招牌,对提升企业形象和市场竞争力作用显著。
成为高企,核心的政策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主席令第六十三号)、科技部等部门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16〕32号,常称《认定办法》)和配套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国科发火〔2016〕195号)
《认定办法》讲得很清楚,高新技术企业是指在《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里,持续搞研究开发、做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了企业自己核心的自主知识产权,并且主要靠这个开展经营活动的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居民企业。 这里头有三层关键意思:
一,企业干的事情,无论是研发还是生产经营,得落在划定的那八大高新技术领域里;
二,企业得有真本事,能持续自主研发,手里得握着核心的自主知识产权,这是硬杠杠;
三,企业的生意必须紧紧依靠自己的研发和技术转化,光做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自己不动脑筋搞研发的企业,是够不上高企门槛的。
圈定的这八大高新技术领域包括: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高技术服务业、新能源与节能、资源与环境、先进制造与自动化。 企业申报时,得弄明白支撑自家主打产品或服务的核心技术到底属于哪个领域,还要对应到《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具体的小类里。
《认定办法》要求,企业想认定高企,必须同时满足下面所有条件:
企业申请认定时,得注册成立满一年以上;
企业得通过自主研发、购买、受赠、并购这些合法路子,拿到对其主要产品(服务)起核心支撑作用的知识产权的所有权;
支撑主要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必须属于前面说的国支持的那八大领域;
搞研发和技术创新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不能低于10%;
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经营不满三年的按实际算)的研发费用总和,占同期销售收入总和的比例得达标: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含)以下的,比例不低于5%;销售收入在5000万到2亿(含)之间的,不低于4%;超过2亿的,不低于3%。这里要特别注意,花在中国境内的研发费用,得占全部研发费用的60%以上;
上一年度,高新技术产品(服务)的收入得占到企业同期总收入的60%以上;
企业的创新能力评价得分得达到规定线;
企业在申请认定前一年内,没出过重大安全、重大质量事故,也没有严重的环境违法行为。
企业规模小,一样可以申报高企,规模从来不是障碍。 《认定办法》和《工作指引》里提到销售收入,主要是两点:一是财务专家会看企业近几年的销售收入增长情况来评估成长性;二是要求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上年度总收入的比例达到60%。只要小企业能符合所有其他认定条件,尤其是研发投入和高新收入比例这两条硬指标,完全有资格申报。
那什么是高新技术产品(服务)呢? 简单说,就是其核心支撑技术属于国规定的那八大领域的产品或服务。专家评审时,就按这个定义来判断企业报的产品或服务合不合格。《工作指引》进一步说明,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是企业靠自己研发和技术创新活动挣来的产品(服务)收入,加上技术性收入的总和。支撑这部分收入的核心技术,必须属于规定领域。技术性收入具体包括三种:
技术转让收入: 企业把自己的技术创新成果卖出去或者转让出去赚的钱;
技术服务收入: 企业用自己的人力、设备、数据系统等资源,给别人提供技术资料、咨询评估、工程设计、数据处理、测试分析等服务赚的钱;
接受委托研究开发收入: 企业接外面的活儿,帮别人做研发、试验或者开发新产品项目赚的钱。
这部分较为复杂,企业需要把这部分收入算清楚,还得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专门审计或鉴证。
来源:“析税” 知识星球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错误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