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轻松看懂PCT国际专利申请

· 专利业务

一 什么是PCT专利

PCT是《专利合作条约》(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的英文缩写,是在专利领域进行合作的国际性条约。其目的是为解决就同一发明创造向多个国申请专利时,减少申请人和各个专利局的重复劳动。

PCT专利相当于专利的国际通行证

PCT专利也可将其理解为一种国际通行证,企业一旦申请了PCT专利,就可以更加方便快捷的向国外各国申请专利,省掉了分别向国外每个国申请专利的很多重复性的程序。

例如,如果分别向美国及日本申请专利分别需要耗费100单位的力气(总共花200单位的力气),那么如果申请了PCT专利可能只需要花20单位的力气,再分别向美国分别也只需要10单位的力气,总共花40单位的力气,大大简化了申请流程和费用。


PCT是一种过程性专利

简单来说,PCT专利其实可以理解为一种过程性的专利,起到桥接国外专利申请的作用,并不会向一般性的专利一样,会授权或者未予授权的结果。如上图所述,PCT专利就像是一个在空中飘浮的一件专利,它并不落地到某个国,但是在企业需要的时候,可以更加容易的遍国生花。

PCT专利是一种海外专利申请途径专利


二 为什么要申请PCT专利

(PCT专利的优势)

任何一家企业若有海外业务,一般情况下都会考虑在海外布局专利,而采用哪种途径进行海外申请,也是企业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PCT作为一种常见的开启全球专利之路的方式,具有如下优点:

简化申请手续

试想一下,如果想在多国申请,那么就必须将专利翻译成多种语言再在各自的国递交,如果采用PCT途径,企业只需要使用自己熟悉的一种语言向一个国际局提交一份申请。这就省去了采用多种不同语言提出多份申请的劳动力。后面在真正落地到各个国时,再采用当地的语言提交,但是享受PCT专利的申请日。

另一方面,在PCT申请之后的一些国的落地申请,可以基于PCT专利的审查结果,请求在这些国进行专利的加速审查(专利审查高速公路)。从这方面来讲,PCT途径较为高效。

提前获得权威的国际检索报告

PCT专利由国际检索单位进行国际检索,能够得到一份国际检索报告,这份检索报告对于是否落地进入其他国具有指导性价值,企业可以根据国际检索报告的结论决定要不要进入具体的其他国申请,谋定而后动。如果结论为不具备创造性,并经过分析后确实授权前景不大,则可以放弃进行其他国的申请,提高了进入海外市场的灵活性。如果结论有利于授权,还可以做些修改,以进一步加快后续各国的落地申请。

节省费用

一方面,由于PCT申请通过一份专利稿件就满足了不同国申请形式方面的要求,避免了提交不同文本的翻译费;另一方面,由于有些国直接根据PCT国际检索报告的结论来确定是否授权,因此,省去了这些国专利审查产生的费用;第三方面,根据国际检索报告来决定是否落地到各个国去申请,也省去了在无授权前景的情况下直接进入国外进行专利申请的费用。

有充足的专利区域布局时间

由于PCT专利的特定程序,PCT申请后,可在一次专利申请日起30个月内决定是否进入其他国,对于企业来说,就有足够的时间来考虑专利区域布局的问题,例如,在国外某些国是否有申请的必要,是否在某些国有商业价值,竞争对手是否也在其他国布局产品等等问题。在这30个月内的所有落地申请,可以享有一次专利申请的申请日或者PCT专利申请的申请日。

三 PCT专利申请的策略选择

既然海外专利申请的途径有三条,那么在申请情况下选择PCT途径呢?笔者认为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则可以选择PCT途径:

节省费用,且对专利授权前景不太确定

毕竟直接申请海外专利,其成本费用是PCT申请的好几倍。因此,对于授权前景不太确定的方案,可以先通过PCT申请,得到一份较为权威的检索报告,然后再根据国际检索报告的结果决定是否要进行海外申请。

市场在多个国,需要寻求多个国的专利保护

如前述,如果需要在多国进行申请,那么申请一件PCT申请,再进行具体某个国的落地申请,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手续。

市场布局需要有较多的时间来考虑

如果对未来产品需要进入哪些海外市场比较模糊,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考虑,那么走PCT途径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竞争对手在多国开展了市场

专利布局不仅需要考虑企业自身的市场策略,也需要考虑竞争对手的市场策略。当竞争对手在多国开展了市场,那么企业也需要在这些国进行专利布局,抢占市场先机。

相反,如果企业只是在少量的国开展了市场,或者商品需要在某个国马上上市,那么可以考虑直接在海外进行申请,而不是通过PCT途径进行申请。

来源:珊语 珊语专利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错误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