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申请被非正常,该如何避免呢?

· 专利业务

专利申请被非正常,该如何避免呢?

各位同行的小伙伴以及申请专利的企业老板们,是否被近几年的专利非正搞的焦头烂额,客户觉得非正是代理的问题案子写的烂,代理觉得是客户的技术烂没法写出高质量的案子,其实这真不是某个单方面的原因,而是政策、审 查标准等各方面综合的结果。

《规范申请专利行为的规定》指出,非正常申请专利行为包括多件申请内容明显相同、编造发明创造内容、无实际 研发活动申请等多种情形。

为防止出现此类状况,可从以下多方面着手:

深入理解非正常申请界定

明晰政策条款:

申请人应全面研读知识产权局发布的《规范申请专利行为的规定》,熟悉其中对八种非正常申请行为的具体界定。比如,要清楚认识到多件专利申请仅是不同发明创造特征、要素简单组合,或存在编造实验数据等行为,都在被禁止的范围之内。

参考审查实例:

可查阅知识产权局发布的专利审查指南以及相关典型案例。像某些企业因将同一技术方案仅修改参数后反复申请,被判定为批量“凑数” 的重复申请,这类实例能帮助申请人直观了解审查标准与可能被认定为非正常的具体场景。

做好专利申请前期规划

明确创新目标:

申请人需明确专利申请是为保护真正的创新技术与设计,而非为获取补贴、提升资质等目的去盲目申请。应围绕自身主营业务、研发方向和实际市场需求,确定要申请专利的技术或设计,保证其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技术布局相契合。

开展技术检索:

在准备申请前,通过专业的专利检索平台或数据库,如知识产权局官网的检索系统、知网等,全面检索相关领域的现有专利和公开技术文献。借此确认拟申请的技术方案或设计是否具备新颖性与创造性,防止因与现有技术高度雷同而被认定为非正常申请。

合理规划数量:

避免短期内集中提交大量相似的专利申请。要依据研发成果的实际创新程度与市场价值,合理安排专利申请的数量和节奏,若确有多个相关技术点要申请,需确保各申请间存在实质创新差异,而非简单的重复或拼凑。

确保发明创造的真实性

立足真实研发:

专利申请必须以真实的研发活动为基础,申请人要切实开展研发工作,生成真正具有创新性、实用性的技术方案或设计。不能无实际研发就提交申请,或者虚构、变造研发内容和成果。

留存完整记录:

在研发过程中,要及时、完整地留存各类研发资料,包括技术交底书、研发立项报告、实验原始数据、测试报告、样机照片、研发会议记录等。这些材料既能证明发明创造的原创性与真实性,当遇到审查质疑时,也可作为有效证明材料提交,说明申请的合理性。

优化专利申请文件撰写

清楚描述创新点:

在申请文件中,要清晰、准确地阐述发明创造的创新之处,说明其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改进点、优势以及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例如在描述一款新型手机电池的专利申请文件中,应详细说明其电解质配方的改进、能量密度提升的具体数据等,避免模糊不清或过于笼统的表述。保证方案完整性:

完整呈现技术方案或设计的具体内容,涵盖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实施步骤等关键信息。如果是产品专利,要说明各个部件的连接关系、作用;若是方法专利,需写明具体的操作流程与工艺条件,让技术方案具备可实现性,防止因内容空洞被视为非正常申请。

避免非必要限缩:

权利要求书的撰写应合理确定保护范围,不能为了追求数量而故意进行非必要的缩限,或者进行不合理的技术特征堆砌。要在充分考虑技术创新的核心点和产业应用前景的基础上,合理布局权利要求,既要保护创新成果,也要符合技术改进的常理。

注重专利申请的合规性

合法处理权属:

保证专利申请权及发明人、设计人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企业内部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明确发明创造的权属归属,若涉及职务发明,要依照规定处理;若有合作研发,需依据合作协议确定权属,杜绝未经授权擅自申请他人技术专利,或者虚假变更发明人、设计人的情况。

杜绝恶意申请:

不能出于不正当目的将与特定主体相关的多件专利申请恶意分散、先后或异地提出,也不能为了不正当利益进行专利申请权的恶意转让或受让,应遵守诚实信用原则,维护正常的专利申请秩序。

来源:知产达人阿甘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错误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