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企申报:2026年新规下,企业和服务机构该何去何从?

· 科技项目新闻

2025年的高企申报各省都已接近尾声,跟往年比起来大家有什么感受呢?

研发立项、研发费用、研发台账审查更严?

研发人员的界定更严?

得不得还得查前几年的数据?

但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始终是“知识产权、研发费用、成果转化”三大核心板块。其底层逻辑就是:

研发立项→研发→研发成果→成果转化,只要这个逻辑清楚了对应的支撑材料齐备了领域符合了就不存在问题了。

2026年高新技术企业将迎来自2016年以来的首重大改革,《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修订的核心逻辑已从 “广覆盖” 转向 “精筛选”,旨在“提质量、树标准、挤水分”,让优惠政策流向真正有技术、敢创新的企业。工信部修订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明确升级审核标准—I类知识产权权重提升、研发人员占比上调、“四维核查”全覆盖,根据相关政策风向和行业预测,其主要变化如下:

认定门槛提高

研发费用要求更严:不仅看研发费用占比(可能维持3%-5%),更注重真实性,要求研发项目必须与核心技术直接相关,像办公用品采购、客户招待等费用不能再计入研发费用。

专利强调质量:发明专利在评分中的权重可能从30%提升至45%,并且只认可企业自主研发且能转化成产品的核心专利,通过购买、转让获得的专利将不被认可。

科技人员界定清晰化:明确“研发人员”需为直接从事技术研发工作的人员,如工程师、研究员等,行政、财务等非技术人员即便挂有“研发顾问”等头衔也不能算作研发人员。

技术领域调整

新增前沿领域:量子信息、生物制造、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深海技术、未来网络等6大新兴领域可能会被纳入重 点支持名单。

淘汰落后技术:部分已普及、技术相对落后的领域,如普通LED照明、传统化肥生产等,可能会被移出重点支持领域,企业从事相关技术将不再享受高新优惠。此外,对一些传统技术领域会发出“黄牌警告”,要求3年内完成升级,连续3年无突破的企业将直接“红牌”淘汰。

监管力度升级

加强抽查:认定后的3年内,企业可能随时会接受税务、工信等部门的联合核查,核查内容包括研发台账、专利转化记录等。

数据合规“一票否决”:若企业发生网络安全、数据泄露等事故,将直接取消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并追回已享受的税收优惠。

中介连带追责:如果审计、代理等中介机构帮助企业进行造假,可能会被吊销资质,并列入黑名单。

与“专精特新”联动:未来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可能会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政策联动,例如专精特新企业申报高新可简化流程,而高新企业若不属于产业链关键环节,则可能在认定中被扣分。

评价指标重实效:科技成果转化评价不仅关注转化数量,更看重转化产品的收入占比,可能要求专利转化产品收入占总营收60%以上,同时还需提供销售合同、检测报告等凭证;此外,净利润、营收增长率高的成长性企业可能会获得加分,长期亏损、靠补贴维持的企业将难以通过认定。

来源:知产达人阿甘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错误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