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修订浅析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修订浅析
一、决定修订方向的因素
1.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存量突破50万家,但部分企业通过购买专利、拼凑研发费用、过度包装等方式“突击达标”,缺乏真正的创新能力,“水分”问题日益凸显,必须修订政策推动“从量到质”,知识产权、研发费用审核等门槛提升,倒逼企业聚焦“真创新”。
2.环境变化随着技术进步,“高新技术”的内涵在不断变化。早期高新技术侧重机械化、自动化技术,当下更强调智能化、数字化(如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的融合,而虚拟现实、生物制造、量子通信、氢能利用、极端制造等技术不断取得突破。遴选“真高新”才能确保政策精准性,提升政策效能。
二、核心变化:从严、从优、从简三个维度推进此次修订的根本目的是“挤水分”,让优惠政策真正惠及具有创新实力的企业,“推进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从严从优从简做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
1.认定管理“从严”企业合规要求成为一票否决要素,提高对安全生产、环保方面的要求,近三年发生重大安全、质量事故或严重环境违法行为的企业将直接取消申报资格;强化监督管理机制,对有违规行为的中介机构和评审专家进行处罚。可以参考2025年的通知中增加了中介机构不良记录的定义共计6条。
2.评价体系“从优”根据技术发展形势调整高新技术领域,比如新增量子信息、生物制造、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同时淘汰技术已经普及的光伏等能源产业。政策将延续创新性评价体系,在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要求下增设研发投入绝对值指标(比如低100万),避免销售收入低但无实质性的研发投入。
成长性评价不仅仅关注资产总额,还有企业利润增长指标,强化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价值评价。完善科技人员认定,明确科技人员定义,要求必须是直接从事研发活动的人员,并提供完整的学历、劳动合同、社保缴纳等证明材料。
3.申报流程“从简”传言取消专项审计应该是被采纳了,统一研发费用统计标准,要求企业按照税务部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数据为准,解决目前企业与税务机关研发数据不一致的问题,减轻企业填报负担、降低申报成本。
另外明确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评审效率,推进网络化评审和无纸化办公,这条大部分地区都已经实施,同时增加对管理机构和人员培训已是常态化工作。
来源:惠企策论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错误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