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驳回→授权:3个案例教你如何修改专利申请书

· 中国专利新闻

一、案例 1:因 “缺乏新颖性” 被驳回?精准缩小保护范围

(一)案情回顾某企业申请 “一种防烫保温杯” 发明专利,权利要求书描述为 “包括杯体和杯盖,杯体外侧设有隔热层”。审查员检索发现,某现有专利已公开 “带隔热层的保温杯”,以 “缺乏新颖性” 驳回申请。

(二)修改思路:添加 “区别技术特征”

1.核心逻辑:在原有技术方案基础上,增加现有专利未公开的技术特征,形成 “新组合”。

2.具体修改:将权利要求 1 修改为 “一种防烫保温杯,包括杯体和杯盖,杯体外侧设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表面设有温度感应变色涂层,当温度超过 60℃时呈红色”。

3.修改依据:新增的 “温度感应变色涂层” 是现有专利未记载的技术特征,使方案具备新颖性。

(三)审查员反馈修改后的方案通过新颖性审查,审查员认可 “温度感应涂层” 为新增技术特征,进入创造性审查阶段,终获得授权。

二、案例 2:“创造性不足” 被拒?强化 “技术效果” 论证

(一)案情回顾某发明人申请 “一种新型太阳能路灯”,权利要求为 “包括灯杆、太阳能板和蓄电池,太阳能板角度可调节”。审查意见指出,现有技术中已有 “角度可调的太阳能装置”,本方案仅将其应用于路灯,“创造性不足”。

(二)修改策略:突出 “技术效果的意外性”

1.补充实验数据:

(1)在说明书中添加对比实验:“本方案的太阳能板调节角度范围为 0-180°(现有技术仅 0-90°),在北纬 30° 地区,年发电量提升 23%”;

(2)说明 “宽角度调节” 解决了 “冬季日照角度低导致发电不足” 的技术难题。

2.调整权利要求书:新增从属权利要求:“所述太阳能板的调节角度范围为 0-180°,通过步进电机控制,可根据日出日落时间自动调整”,进一步限定技术特征。

(三)授权关键修改后,审查员认可 “0-180° 调节范围” 带来的 “发电量显著提升” 是现有技术未预见的效果,认定方案具备创造性,终授权。专利申请

三、案例 3:“公开不充分” 被驳回?补齐 “技术细节”

(一)案情回顾某团队申请 “一种中药复方提取方法”,说明书仅记载 “将药材加水煎煮后过滤”,未说明加水量、煎煮温度、时间等参数。审查意见以 “本领域技术人员无法再现该方法” 为由驳回。

(二)修改要点:提供 “可实施的具体方案”

1.补充关键参数:

(1)在说明书中添加:“加水量为药材质量的 8-10 倍,煎煮温度 95-100℃,煎煮时间 2 小时,过滤采用 300 目滤网”;

(2)说明 “该参数范围是通过 10 组正交实验确定的优条件”,并附实验数据图表。

2.明确技术领域:增加 “本发明涉及中药提取技术领域,尤其适用于根茎类药材”,帮助审查员理解技术背景。

(三)修改注意事项

1.不得新增 “超范围” 内容:补充的参数必须是原说明书隐含的技术内容(如根据 “煎煮” 本领域可合理推知需要温度参数),不能加入全新工艺步骤;

2.附图补充:若原附图未显示过滤装置,可增加 “滤网结构示意图”,辅助理解。

四、专利修改的 “黄金法则”:避坑与技巧

(一)审查意见解读 3 步法

1.抓核心驳回理由:从审查意见中圈出 “缺乏新颖性”“创造性不足” 等关键词,明确修改方向;

2.找对比文件漏洞:分析审查员引用的现有技术,找出其未公开的技术点(如案例 1 中现有专利无 “变色涂层”);

3.定位修改范围:确定是修改权利要求书(如缩小保护范围)、说明书(如补充数据),还是两者皆需。

(二)修改禁忌:这 3 类行为会导致彻底失败

1.超范围修改:如原说明书未提及 “温度感应”,却在修改时加入,会被认定为 “新增技术内容” 而驳回;

2.仅修改文字表述:如将 “隔热层” 改为 “保温层”,未实质改变技术方案,无法克服驳回理由;

3.遗漏从属权利要求:修改独立权利要求时,需同步调整从属权利要求,避免出现逻辑矛盾(如独立权利要求已限定 “角度 0-180°”,从属权利要求不得再限定 “0-90°”)。

(三)时间管理:把握修改期限

1.收到驳回通知后,需在 3 个月内提交修改文件,逾期视为放弃;

2.建议在 1 个月内完成修改(预留 2 个月应对可能的补正),某申请人因拖延至后 1 天提交,因格式错误未能成功上传,错失机会。

专利申请的 “驳回” 更像 “技术指导”,审查意见其实指明了修改方向。某专利代理人说:“好的修改能让专利从‘不合格’变成‘优质’—— 关键是读懂审查员的‘言外之意’,知道哪些是必须改的,哪些是可以保留的。”

如果你正面对专利驳回,先别急着放弃:

① 仔细分析审查意见中的对比文件,找出与你的方案的差异;

② 针对性补充技术特征或实验数据;

③ 严格遵守 “不超范围” 原则。记住,很多授权专利都经历过 1-2 次驳回,修改的过程正是让专利方案更严谨、保护更精准的过程。

从驳回到授权,考验的不仅是技术实力,更是对专利规则的理解。做好修改这一步,你的发明创造才能真正获得法律的铠甲。

来源:专利申请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错误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