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能申请发明专利吗

· 中国专利新闻

一、法律说:个人申请发明专利,门槛低到你想不到《专利法》里根本没说“个人不能申请发明专利”!

你满足3个条件,谁都能来试:

新颖性:你的发明在申请前,全世界没公开过(朋友圈瞎晒细节、提前参展都可能破坏它);

创造性:比现有技术“高一个档次”(比如别人用手动,你搞出自动;别人效率100,你提到200);

实用性:能真的造出来、用起来(别拿“永动机”这种空想凑热闹)。

举个励志的例子:退休工程师老王,在家琢磨出“节水马桶水箱结构”,自己画图、写说明,花了不到2000元, 18个月就拿到了发明专利。

二、个人申请的3大“拦路虎”,第2个容易让人放弃

1. 觉得“写文件太难”?其实有模板可套

发明专利申请文件确实要写4样:请求书、说明书、权利要求书、摘要。

但别被名字吓住:

说明书:就像“菜谱”,写清“做什么(发明目的)、怎么做(技术方案)、有啥用(有益效果)”,附个图更清楚;

权利要求书:这是核心,得像“防盗网”,框住你的保护范围(比如“一种节水马桶,包括XX部件,其特征是……”)。

偷懒技巧:去知识产权局官网搜“发明专利申请文件范本”,照着改比自己瞎写强10倍。

2. 怕“花钱太多”?算完这笔账你就敢了

个人申请发明专利,成本真没想象中高:

官费:申请费900元+实质审查费2500元,个人可申请“费减”(年收入低于6万就能减85%),实际只花560元;

对比一下:一旦授权,20年保护期内,别人想用你的技术就得给你钱——某程序员的“办公软件小插件”专利,每年授权费5万,成本早赚回来了。

3. 担心“审查太严,通不过”?这3类人反而占优势

小众领域发明者:比如农业工具、家庭小发明,竞争对手少,审查员检索到的“现有技术”少,更容易过;

改进型创新者:在现有产品上做优化(比如“让吸尘器噪音降一半”),比全新发明更容易证明“创造性”;

有耐心改材料的人:审查员提意见时(比如“某部分没说清”),及时补材料就行——去年有个外卖小哥,改了3次材料,终于拿下“保温箱改进”专利。

三、个人申请的5步极简流程,看完就能上手

1. 先做“查新”,花1天排除“重复发明”

登录“知识产权局官网”→ 进入“专利检索系统”,输入关键词(比如“节水马桶”),看看有没有和你想法差不多的专利。要是查到类似的,赶紧改思路!

2. 写文件,重点盯“权利要求书”

别贪多,先写1个核心权利要求(比如“一种XX装置,包括A、B、C部件,A和B这样连接……”),保护范围别太宽(容易被驳回)也别太窄(保护不住)。

3. 提交申请,线上办方便

注册“专利业务办理系统”账号→ 上传文件(PDF格式)→ 填申请人信息(个人就填身份证号),提交后秒得申请号。

4. 交钱!个人能省一大半

申请费+实质审查费原价3400元,办“费减”后只要510元(准备身份+收入证明,线上就能申请费减)。

5. 等审查,收到通知别慌

初步审查(13个月):格式错了会让你补,照做就行;

实质审查(618个月):审查员可能说“你的发明和XX专利像”,你就写“我的A部件和它的B部件不一样,效果好在哪……”

四、这3类个人,劝你赶紧申请!

搞副业的技术人:程序员写了个实用工具、设计师搞了个新结构,专利能防别人抄,还能当“副业名片”;

学生/老师:大学生申请专利,保研、评奖学金加分;老师有专利,评职称更有优势;

退休人员:把一辈子经验变成专利,既能赚点零花钱,也算给社会留个念想——68岁的张大爷,靠“老花镜防掉绳”专利。

来源:专利申请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错误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